紡織印染業發展之困 發展之路向左向右?
事實上,遭遇類似“發展煩惱”的印染企業在秀洲區遠不止這一家。秀洲區現有印染企業50多家,其中規上印染企業36家。由于先天的不足,這個曾一度輝煌的產業,在國家環保政策持續收緊和市場訂單不斷萎縮的雙重壓力下,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那么,正在全面實施“雙業并舉,轉型提升”的秀洲,如何讓印染行業換檔提速?對此,記者深入企業對這一問題展開調查。
“由于經貿、環保部門的節能減排要求,企業3個車間正在停產。”9月25日上午9時許,記者走進洪合鎮工業功能區的一家印染企業時,發現部分車間靜悄悄的。“按照往常的慣例,這時候正是印染行業的旺季,但今年即使沒有相關部門的要求,我們還是開工不足。”該企業主要負責人無奈地告訴記者,受金融危機影響,今年年初以來,該企業產值出現開辦7年以來的首次負增長,訂單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30%左右。
事實上,遭遇類似“發展煩惱”的印染企業在秀洲區遠不止這一家。秀洲區現有印染企業50多家,其中規上印染企業36家。由于先天的不足,這個曾一度輝煌的產業,在國家環保政策持續收緊和市場訂單不斷萎縮的雙重壓力下,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
那么,正在全面實施“雙業并舉,轉型提升”的秀洲,如何讓印染行業換檔提速?對此,記者深入企業對這一問題展開調查。
印染業的發展之困
“訂單減少”、“開工不足”,這是秀洲區印染企業老總們的共同感受。用他們的話來說,今年這個行業是“活不好做,日子不好過”。
位于王江涇工業功能區的一家紡織整理公司是秀洲區一家規模較大的印染企業,去年產值突破億元。9月25日,記者來到該企業時,車間里一片忙碌景象,公司主要負責人告訴記者:“公司投入5000萬元,引進高檔機器設備,現在正積極運作,力爭早日投產。我們正積極調整產品結構,生產高檔產品,降低能耗,增加效益。”即便如此,今年公司訂單還是比去年減少了35%左右,1至8月產值同比減少了30%左右。“一方面是產值的減少,另一方面又要投入巨資轉型升級,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只能迎難而上。”該負責人說。
秀洲區現有印染企業大部分主要是簡單的來料訂單式加工、貼牌生產,在工藝技術、新品開發和經營管理等方面多處于價值鏈的低端,因此企業的盈利能力較弱。去年下半年以來,秀洲區印染企業普遍開工不足、產能過剩,據保守估計,絲織印染和針織印染總產能只相當于2005年同期的50%左右。加上企業設備落后,印染行業內部結構性、素質性矛盾凸顯。
高耗能下的低效益之惑
在王江涇、洪合等鎮,印染企業幾乎是一家挨著一家。采訪中不難發現,因為行業的特殊性,越是規模小的、傳統型的,越是電、水、氣的耗能大戶。一家年產值不足2000萬元的印染企業,平均一年用于水、電、氣的支出高達300萬元至400萬元。一企業負責人說:“這塊支出是我們印染企業非常大的一項支出。”
來自秀洲區經貿局的調查統計顯示,今年上半年,秀洲區36家規上印染企業排污692.9萬噸,占全區排污總量的84.6%;能耗16.68萬噸標煤,占全區總能耗的33.1%;1至7月耗電占全區規上企業用電量的13.6%。
高耗能下產出的卻是低效益。區經貿局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去年規上印染企業畝均稅金7.08萬元,今年上半年畝均稅金僅為2.38萬元,畝均利潤僅為0.68萬元。
發展之路向左向右?
面對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和節能減排壓力的劇增,部分印染企業虧損較大,技術人才流失嚴重,加上設備老化,經營已難以為繼。去年,秀洲區36家規上印染企業虧損總額達1200多萬元,虧損面達到32.4%。
如何走出困境?唯有調整結構,轉型提升。記者了解到,當部分印染企業一味指望經濟復蘇后企業會有所好轉時,一些印染企業負責人早已提前行動,化危為機。嘉興市新永聯紡織整理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公司總經理何正告訴記者,該公司已著手進行結構調整,引進技術,提高印花的比例。“目前廠房設計基本完成,新項目明年上半年將正式投產,屆時企業年產值將增加6成左右。”何正說。采訪中,不少印染企業經營者還產生了兼并重組或轉產的想法,他們迫切需要政府的鼓勵與政策引導。
“從未來幾年我國印染行業發展的總趨勢來看,將會向生態、時尚、舒適、健康和節能環保型、資源循環利用型的方向發展,為此,實現印染行業的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勢在必行。”秀洲區有關部門負責人認為,后危機時代即將來臨,秀洲印染行業應以行業整合為突破口,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以產業政策為導向,加快向規模化、高端化和生態化轉型升級。即將出臺的《秀洲區印染行業退出機制實施辦法》,將出臺一系列鼓勵并購重組、企業轉產等政策,引導企業加快轉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