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中國服裝業品牌的困惑及成長
提起世界頂級的服裝品牌,可以讓人有許多聯想。在世紀初的今天,還能同時得到一家三代:祖母、母親、孫女同時鐘愛的,那么來自法國浪漫之都的GabrielleChanel(夏奈爾)當之無愧的會榮獲這個稱號;帶有濃烈英倫色彩的Burberry除了蘊含的古典傳統之美,更能散發出現代的摩登炙熱;而清新淵長的東方之風Kenzo則帶來了日本島國的氣息。
然而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服裝生產國——世界上每三個人所穿的衣服,就有一件來自于她,卻面臨著世界級品牌缺失的尷尬。大多數的服裝企業,都把“打造國際一流品牌”作為標語,然而很多年過去了,中國卻依然沒有誕生出“國際一線”。
尷尬的現象,往往讓人想去探個究竟。中國的品牌建設,究竟出了什么問題?多年來許多服裝界的人士得出了各種不同的結論:文化的積淀,銷售的弊端以及渠道的不暢……但如果我們將目光投放到一個更加宏觀的角度上,去追尋服裝發展的歷史時,也許會用一個更加冷靜的態度去思考中國服裝品牌建設存在的問題。
2009:風尖浪頭上的皮爾卡丹收購案
據法新社6月29號報道,法國皮爾-卡丹稱將以2億歐元的價格出售其成衣及飾品的中國生產許可證。報道一出,便在社會上引起了軒然大波。至今為止,盡管該事件的真實性依然撲朔迷離,但是社會上褒貶不一的評論與看法卻耐人尋味:中國服裝協會秘書長王茁在新浪尚品上發表言論表示此舉是產業趨于成熟的標志;設計師協會副主席吳海燕表示重金收購欠妥,同樣的投入不如收購中國很多設計師的品牌;而著名服裝設計師祁剛則表示中國版的皮爾卡丹和法國版的可能有落差。褒貶不一的言論恰恰體現出如今服裝品牌建設的種種疑惑:無論收購也好,自主培育也好;成熟也好不成熟也好,我們究竟該以一個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我國服裝業發展的現狀呢?
實際上,近年來國外品牌被中國企業收購的不在少數。皮爾卡丹品牌收購案之所以在社會上引起如此大的反響,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品牌創始人皮爾卡丹在1979年的那次中國之旅中在中國服裝歷史上引起的地震式的震動。歷史有時是出人意料的相似,我們不妨通過一張老照片去追憶那次歷史上中國服裝界的震動。借此來沿線追尋中國服裝品牌建設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