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童裝新傳
極力打造中國童裝品牌第一大省的浙江,將會掀起多大的時尚風潮?
一休歸來
“我們五年內,要重振一休昔日的輝煌。”童永峰說。
童永峰是寧波一休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銷售助理,他所在的團隊正試圖“把一休的牌子重新樹起來”。
這源于2009年3月,做鋼鐵的王升壯收購了一休80%的股份。
據了解,1982年初日本動畫片《一休》在中國熱播時,一休品牌創辦。憑著不斷努力,作為中國童裝第一個品牌,一休從八十年早期到九十年代后期暢銷全國。
然而,一休于2000年被新西蘭一家企業控股后,由于外方對中國市場不了解,一休開始走下坡路。
尤其是, 2003年全國各地分公司撤消后,代理商沒有進一步建設,市場開始大幅萎縮。由此,導致北方市場基本放棄,只在浙江、江蘇、福建、廣東這些南方還有市場。
而就是這些地區的代理商,因為品牌影響力的式微,也大多信心不足。
于是,王升壯接手一休后,首要的措施是,恢復100多家代理商的信心。在反饋給代理商更多利潤的同時,給予他們優惠政策:讓他們發展二級和三級代理,以提高市場活力。
而面對設計方面力量不強,甚至有些落伍的現狀,他們在原有設計基礎上增加新設計力量,上海一家為國際品牌設計的專業設計機構成為一休新血液。
今年9月份即將召開的2010春夏裝訂貨會,這家機構就為一休設計了60多個款式,“具有國際設計特色”。
“等市場對其認同后,會加強這部分力量,”童永峰說,并引導代理商走向高端。
顯然,70后包括80后,穿著一休長大的消費者,已逐步為人父母,“我們要讓他們的子女也穿上一休。”
“這是一休重新開始的機會,”童永峰說,他們的計劃是一年內穩定,兩到三年有所發展,五年恢復昔日的輝煌。
其實,日前更多的品牌也從其他行業或相關行業,延伸到童裝。
比如,做飲料的娃哈哈推出娃哈哈童裝、做皮鞋的康奈打造三點水、做休閑裝的拜麗德創建棵棵樹,而森馬的巴拉巴拉也做得順風順水……
顯然,大家都看到了這個市場。
“亞洲金融危機后的2002年,拜麗德就開始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談起當時的情況,拜麗德集團常務副總裁、棵棵樹總經理周志鴻說,他看重的是童裝利潤增長點。
而在巴拉巴拉總經理徐波看來,服裝市場8000億中,童裝占800個億。并且很多地方開始允許獨生子女生第二胎,同時城市化也在加速進行,2015年城市人口也達到9個億,遠高于目前的3億。
“童裝一定會像成人裝一樣,出現出類拔萃的品牌,誕生銷售百億的企業。”徐波甚至開玩笑說,如果說購買森馬的消費者可能有兩三億人,而買巴拉巴拉的可能13億人,因為孩子越來越有購買的意愿和主見,父母包括全家人都會為孩子買服裝。
“不是沒有空間,而是看你怎么去做。”徐波說。
“這需要品牌來支撐。”浙江省服裝行業協會秘書長韓禮成說。
“誰先醒來?”
回到2004年,做了六七年批發的浙江商人沈強遭遇瓶頸,原來每年百分之百增長的態勢,突然很難持續。
于是,他開始在小城市開大店,大城市多開店,但最終沒有成功。
“如果當初選擇幾個知名品牌去開店,會有新天地。”他后來這樣總結說。
而事實是,他的杭州成長新天地童裝品牌托管有限公司現在真的有了“新天地”,目前他托管著君君、左氏家等40多個國內知名童裝品牌,生意不錯。
同樣,在織里的今童王老總濮新泉也發現,一次拿10萬塊錢貨品的客戶越來越少了。
童裝競爭開始進入白熱化。
而一次市場考察,讓濮新泉再次感受到知名品牌的影響力。
在一個縣城服裝商場,今童王的一個柜臺秋冬裝訂貨達到25萬。而當他正為自己的業績感到滿意時卻發現,不遠處的巴拉巴拉,一年訂貨額竟然有108萬。
“這就是品牌的力量。”濮新泉說。
品牌的種子,開始萌芽。
但時至2006年,“有多少在全國叫得響的童裝品牌?”韓禮成說,在機遇面前,就如一覺醒來,誰醒的早,誰行動早,誰就會率先占領一席之地。
帶著這樣的信心,2006年浙江省服裝行業協會成立了童裝分會,并于次年的CHIC2007上,打出“打造中國童裝品牌第一大省”的旗幟。
“我們先占領城池,然后建設我們的品牌。”隨后,韓禮成給出這樣的階段性目標。
于是,許多中小企業積極開拓二、三線市場,一批信譽好的童裝企業,也開始向中高端市場進軍。
而隨著市場通路的不斷拓展,2008年童裝織里產品平均單價由三年前的23.07元,達到25元。
雖然產品價格有所上漲,但湖州益華總經理張連中并沒有多大的喜悅,“織里這么多家企業,怎么能沒有冒尖的品牌?”
其實,張連中早已開始轉型了。
但這并非易事。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