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臺州沿海開發步伐 區域統籌創出特色是方向
臺州沿海產業帶建設雖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發展定位不夠清晰,特色不明顯,同質化現象普遍。為此,我們要區域統籌加快沿海開發步伐
4年,在歷史的長河中,僅僅是一個瞬間,但臺州沿海產業帶建設卻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空間布局結構基本形成;路網、水網、電網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汽摩、醫化、能源、船舶等一批優勢產業在此集聚;產業、城市和生態互動發展成效初步顯現……
成效令人鼓舞,但冷靜下來,客觀地分析,發現我市沿海產業帶建設還存在不少問題,其中缺乏區域統籌,發展定位不夠清晰,特色性、個性化不夠明顯,同質化現象普遍,是制約我市沿海產業帶更好更快發展的主要原因。
臺州的希望之所在
翻開《臺州沿海產業帶實施規劃》,可以清楚地看到,這條承載著臺州人民多年夢想的產業帶,是何等的振奮人心——
以擬建的沿海高速公路為主軸,向西縱深5公里,東至沿海帶狀經濟體和產業走廊,涉及臺州沿海6個縣(市、區)和臺州經濟開發區共32個鄉鎮(街道),至2015年,開發面積達120平方公里,工業總產值有望達到2500億元……
可以這么說,沿海產業帶是我市發展海洋經濟,開發“海上臺州”的主戰場,是臺州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極,是臺州的希望之所在。
臺州沿海產業帶自2005年啟動建設以來,目前已初具規模:汽摩及配件、醫藥化工、家用電器、塑料模具、船舶修造等優勢產業集群效益增強;裝備制造、再生金屬等已成為區域新的增長點;港口物流、科技研發等生產性服務業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加強;以港口建設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正在加快推進,交通、供水、排污、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網絡逐步完善。
可以預見,再過若干年,臺州沿海產業帶將逐步建成為集群優勢顯著、要素支撐有力、產業協調發展、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功能配套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和濱海城市新區。
區域統籌 創出特色是方向
有兩件事一直讓臺州人耿耿于懷。
3年前,一位德國來的大客戶,到臺州訂購醫化產品。椒江和臨海兩地得知此事后,都想把他拉到自己的地方。其結果是,在該客戶拼命壓價下,椒江的醫化企業雖然“搶”到了訂單,卻幾乎無利可圖。
去年上半年,船舶制造業紅紅火火,遼寧一家企業準備到我市投資建造一個上規模的船舶制造廠,但后來卻不了了之。原因是,路橋、臨海、溫嶺、三門等地出于各自的利益,開出十分優惠的條件,最終誰都沒能吸引住投資方。遼寧人臨走扔下一句話:如此混亂的競爭,我怎敢來投資?
最近,記者走進玉環濱港工業城,到處可見一派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工業城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曉華告訴記者,工業城發展勢頭雖然不錯,但與江蘇、廣東等一些沿海先進縣市比較,特色性仍顯不夠。
其實,特色性不夠的狀況不僅在玉環濱港工業城存在,在我市其他地方的工業區塊同樣比較普遍。
以三門沿海工業區塊和溫嶺東部產業集聚區為例,前者以船舶配件、汽摩配件、塑料模具、家用電器等產業為發展重點,后者則以機電、船舶配件、汽摩配件、海洋生物技術等臨港型產業為主。不難看出,兩個地方發展重點雖然有所不同,但相似、交叉、重疊之處隨處可見。
再以臨海東部區塊和臺州濱海工業區椒江區塊為例,前者注重醫藥化工、眼鏡、機械制造、電子電器、船舶配件等產業的發展,后者則依托工程機械、醫藥化工、家用電器、縫制設備、船舶配件等產業,同質化現象普遍存在,特色性不夠。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