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鞋業加工貿易出口不降反升
中國鞋網10月19日訊, 市場樂觀期待9月份的宏觀經濟數據。隨著金融危機谷底的逐漸被確認,各項數據已經昭示中國經濟正在回到正常增長軌道,其中尤其是上半年一只不見好轉的出口方面的一些數據也顯示出積極信號。
據廣州海關統計,1-8月,廣東省出口玩具32.1億美元,降幅較1-7月收窄0.4個百分點。特別是8月份,出口值創今年以來月度新高。海關分析還認為,目前,玩具行業進入傳統銷售旺季,盡管全球經濟形勢仍不樂觀,但隨著西方節日的即將到來,玩具業正呈現逐步復蘇的態勢;加之今年6月1日起玩具出口退稅率由13%提高至15%,進一步刺激了玩具企業的出口動力。繼6月份廣東玩具出口值突破4億美元后,7月份出口達6億美元,8月份出口值再創新高,出口6.5億美元。
出口的回升令人喜憂參半。喜的是,隨著中國經濟過去幾年最重要的推動力出口的逐漸恢復,中國經濟復蘇的態勢基本上大局已定。憂的是,中國經濟結構調整還沒有看到足夠的改觀,一些地方甚至有所惡化。
這是因為中國龐大的貿易順差是內部經濟結構性失衡的對外表現。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從根本上講是通過充分發揮勞動力成本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大力發展具有競爭優勢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同時也吸引了世界相關產業尤其是制造業在國內的集中。
這樣對內表現為工業尤其是制造業所占比重過高,也使得這一部分產能超過國內需求,形成產能過剩,從而對外表現為凈出口快速增長。凈出口的快速發展固然帶來了經濟迅速發展,但也使得經濟增長以經濟結構進一步失衡為代價的,產生了經濟增長速度和經濟結構調整之間的矛盾。
當金融危機席卷而來時,當我們的出口同比增長在半年之內從正到負驟降60個百分點時,當沿海大量出口導向型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首當其沖紛紛關門時,當大量農民工卷起鋪蓋離開工廠回到老家時,政府、輿論和學者們形成的共識是,世界工廠難以持續,加工貿易難以持續,龐大順差難以持續……我們不能期望隨著金融危機的過去和全球經濟復蘇,這些問題會隨之而去。
就出口而言,外部壓力已經凸顯,貿易摩擦狼煙四起。輪胎特保案余波未平,美國商務部10月7日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無縫鋼管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稅調查。此前一天,歐盟部長理事會決定對中國輸歐無縫鋼管征收17.7%至39.2%的最終反傾銷稅。還有紡織品反傾銷調查,甚至連光伏產業都面臨著歐美可能發起的反傾銷調查。金融危機之后,我們極有可能面臨一個貿易摩擦時代。這也正是上世紀80年日本面臨的情況,也是導致日本亞洲金融危機后經濟長期低迷的重要誘因。
而這些問題背后最根本的出路在于經濟結構調整,從過于依靠投資拉動轉移到更多依靠消費帶動上,從過于依靠外需轉到更多依靠內需上,從過于依靠工業尤其是制造業轉到更多依靠服務業上……連解讀最近出臺的我國第一部文化產業專項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文化部部長蔡武也突出強調,文化產業是典型的低碳經濟,對環境的壓力小,附加值高,是經濟機構調整的重要著力點。
因此,當我們看到各項數據逐漸表明中國經濟回升的時候,更希望讀到是,這些數據是否預示了我們所期望的結構變化的發生?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是否在悄然改變?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這方面的信息還很難看到。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投資的快速增長,出口的回升,工業的回升,依然是一種不合理增長模式下的回升。
據黃埔海關最新統計,今年1-8月東莞市以加工貿易方式出口鞋3.1億雙,占同期東莞鞋出口總量的97.1%。今年1-8月東莞市外商投資企業出口鞋2.1億雙,下降14.5%,占同期東莞鞋出口總量的64.8%;同期,國有企業出口6649萬雙,下降25.5%,占20.7%。外商投資企業出口下降較少,而外商投資企業更多地集中在加工貿易,使得金融危機前后東莞出口鞋中屬于加工貿易部分不降反升。
更有一些地方甚至出現以應對金融危機為由,本已關閉的高能耗高污染工廠又開工了,本來準備淘汰的落后產業推遲淘汰了,本來不準備上馬的不利于結構調整的項目和工程開始上馬了。
我們大力度的刺激政策已經帶來中國經濟在全球的率先反彈,金融危機使得不少外界人士對中國更加為之側目,甚至為“中國模式”贏得更多喝彩。但我們應清醒地看到,刺激政策只能是短期的,危機是否促進了中國經濟結構調整更為關鍵。這就好比一個體質不好的人容易感冒,感冒之后打針吃藥可以讓感冒迅速痊愈,但長期來看強身健體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