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企:積極應對貿易保護大考
面對日漸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以及由此具體表現出來的各種反傾銷、反補貼等案件,深陷其中的中國紡織服裝企業也在陣痛中學著長大,不斷走向成熟。
首遭反傾銷調查企業忙應訴
“我們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浙江尤夫工業纖維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陳彥苦笑著告訴記者。這是尤夫公司第一次遭遇反傾銷調查。
2009年9月8日,歐盟委員會對原產于中國等國家和地區的聚酯高強力紗發起反傾銷調查。這是2008年底中歐紡織品協議到期后,歐盟首次發起的對華紡織品貿易救濟調查。此案涉及中國大陸企業40家,涉案金額逾1億美元。依照歐盟法律,調查程序自2009年9月8日起將歷時15個月。歐盟委員會一般將在立案后9個月內作出初步裁定。聚酯高強力紗是滌綸工業絲的一種,由于其韌性高、牢固結實的特點,被廣泛用于輪胎加固、傳送帶和安全帶等領域。
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透露,此項申訴由歐盟人造纖維協會代表盧森堡Performance Fiber公司旗下的兩家生產廠和德國Polyester High三家歐盟企業提出,這三家企業產量占歐盟聚酯高強力紗總產量的60%以上。申訴方指控,2004年以來,中國產品對歐出口量分別由2004年的2800噸激增至2008年的51400噸;中國產品在歐洲市場占有率則由1.2%增長為2008年的22.4%。
目前一共有10家企業應訴,其中浙江古纖道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尤夫工業纖維有限公司是其中生產和出口規模最大的3家企業,并且3家企業被歐盟抽中正在接受經濟問卷調查。
據浙江尤夫工業纖維有限公司財務總監陳彥介紹,這是國外第一次對中國大陸產的聚酯高強力紗提起反傾銷調查。同時,也是尤夫第一次遭遇反傾銷案件并進行應訴。他告訴記者,也就是歐盟提起反傾銷調查后不久,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就召集相關企業開會,通報了情況,商討了對策,隨后著手開展了兩方面工作。一方面是以尤夫為代表的涉案企業單獨應訴,另一方面是通過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進行抗辯。
在企業單獨應訴方面,陳彥介紹說,歐盟對中國出口產品進行反傾銷屢見不鮮,但是在具體調查方式程序上卻有不同。“歐盟對華鋁合金輪轂反傾銷調查案”之前,所有涉案企業都要先填一份市場經濟問卷,填好之后經歐盟審核,然后決定抽樣對象;現在則是先確定抽樣對象,然后由被抽中的企業來填寫市場經濟問卷(MET問卷)。市場經濟問卷從五個方面來判別公司是不是市場經濟主體下的一個自負盈虧、自主經營決策的企業。主要涉及企業的股權結構、治理結構、規范運作、成本銷售價格、人事管理、采購等方面。
陳彥介紹說,根據程序,裁定企業是否傾銷的主要依據產品國內銷售價格和出口價格的差值。差值越大,傾銷幅度越大,被征收的稅率也就越高。
一般而言,國內銷售價格會略高于出口價格。由于歐盟不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因此必須尋求一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第三方國家作為國內銷售價格的替代國。在立案公告中,美國被選為替代國。美國的生產成本遠高于我國,這意味著該國同類產品的國內銷售價格會遠高于我國的國內銷售價格,這顯然是不合理的。企業填報問卷就是證明自己具有市場經濟主體的地位,這樣在成本核算方面,只需自己跟自己比,這樣既合理又為勝訴奠定了關鍵性基礎。在填完市場經濟問卷后,無論是否被判定為具有市場經濟主體地位,接下來還要填寫更為細化的大問卷,再后來就是歐盟官員實地考察企業,以作出裁決。目前,公司還處于填寫市場經濟問卷階段。
在商會方面,陳彥介紹說,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主要代表國家層面來做非損害的抗辯。具體來說,一是通過商會對歐盟提起調查立案的三個條件進行抗辯,即傾銷行為、對歐盟企業造成損害、損害跟傾銷行為存在因果關系。實際上就尤夫來說,出口歐盟的聚酯高強力紗的量在逐漸減少,而且歐盟的產能也在下降,所以第一個條件就不成立。在此情況下,商會抗辯成功的話,就可使其撤訴立案,徹底終結。二是通過商會對歐盟提出的替代國進行抗辯。歐盟選擇美國這樣一個與中國在勞動力成本等方面有較大差距的國家作為替代國顯然是不合理的。為了維護自身權益,必須通過商會抗辯來爭取變更替代國,可以是韓國也可以是其他與中國生產成本相近的市場經濟國家作為替代國。
結果難預料學著成長成熟
談及裁決的可能結果,陳彥認為很難預料。他有些無奈地告訴記者,其實以反傾銷為手段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深層次原因是各個國家政治經濟利益的博弈,受政治因素影響的比重很大,也與出口對象國的國內經濟形勢有關。對于申請進行反傾銷調查的企業以及其他生產“訴訟標的產品”的企業來說自然是利好,他們肯定支持;但是對于采購商以及需要產品的下游生產企業來說則不一定是好消息,因為他們希望買到物美價廉的產品。綜合來說,出口對象國內部也存在著多方博弈,同樣會影響裁決結果。所以作為當事者的出口企業在某種程度上即使應訴也很難左右裁決的結果。
盡管如此,尤夫等企業還是在積極應訴。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證明自己的“清白”,維護自身權益和國家形象,另一方面也是展現一種姿態,那就是中國紡織服裝企業乃至整個行業不是“任人凌辱”的。如果這一次不應訴,大家都不應訴的話,對方也許在今后會肆無忌憚地對我們發難,勢必影響我們的長遠利益。他介紹說,這是尤夫第一次遭遇反傾銷調查,在應訴過程中也是在不斷學習,包括歐盟的反傾銷規定、規則、應訴程序,以及經濟問卷的填寫還有聘請律師等等,都在摸索研究,中間也遇到一些問題,但是在商會和國家的幫助下,很快成長起來,無論結果如何,他們會堅持應訴到底。
作為擁有全國第一、亞洲第二、全球第三的全國滌綸工業長絲生產基地,也是本次反傾銷主要應訴企業的浙江古纖道新材料有限公司的陳杰告訴記者,調查裁決結果不容樂觀。另一家被抽查的應訴企業——浙江海利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王建輝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談及原因時,他們的想法也驚人地相似,都感到政治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裁決的結果,企業的力量顯得十分單薄。雖然這樣,他們都表示會堅持到最后,畢竟歐洲市場占了企業出口銷售的大頭,應訴就還有希望,放棄就意味著將市場拱手送人。
此次歐盟對華聚酯高強力紗反傾銷調查只是中國紡織服裝企業遭遇貿易保護沖擊的一起個案,據記者采訪了解,中國企業應訴的成功案例很少,可以說是鳳毛麟角,盡管如此,涉案企業還是堅持應訴,單從這起典型案件就可以看出,中國紡織服裝企業積極務實的態度和日漸成熟的腳步。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