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暖還寒時分——紡織服裝業的低價之殤
廣交會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商品交易會,被人們譽為經濟的“晴雨表”,對外貿易的“風向標”。
下半年以來,經濟企穩向好的聲音從世界各地傳出。那么,跟今年春季舉行的105屆廣交會相比,本屆廣交會有沒有根本性改觀?外貿企業,是不是已成功“越冬”?
然而,現實沒有想象樂觀。盡管采購商明顯增加,參展企業和展位數都比上屆有所增長,但許多參展商反映,外國客商看的多下單的少,壓價現象嚴重,“拿單依然不容易”。
期間舉行的全國商務高層座談會上,國家商務部權威人士預言,“后危機”時代,中國的外貿復蘇將是一段蜿蜒曲折的旅程。當下,是外貿出口的乍暖還寒時分。
這樣一個特殊時節,如何在廣交會“淘單”?如何調整產品結構、適應國際形勢新變化?如何另辟蹊徑、保住份額?都是擺在湖北外貿企業面前的思考題。
紡織服裝的低價之殤
一件衣長超過170厘米、厚實致密的連褲工作服多少錢?——8美元;一套色彩鮮嫩、柔軟全棉的童裝多少錢?——2美元……
106屆廣交會上,記者走訪了紡織服裝區的多家湖北企業展位,他們對外商亮出的價格低得讓人咋舌。
“紡織服裝的競爭,主要是價格的競爭,客商來問的第一個問題,都是價錢。”黃石一家大型服裝生產出口企業負責人無奈地說。
盡管跟去年比,該企業的出口貨物量大幅增長,出口退稅率上調,但由于價格下降太多,算總賬利潤沒增。
為什么任由外商壓價,吞蝕企業利潤空間?蒲紡國際貿易部工作人員一語中的:“這樣的產品又不只有你一家能做,越南、印度都能做,不讓價訂單就黃了。”
反正是低價,反正款式都是走大眾路線,做出口還成了一些企業的偷懶之舉。一家曾在我省多家商場設有專柜的服裝企業負責人告訴我,他們正在逐步退出內貿市場,因為“內貿競爭太激烈,對設計要求太高,不如出口省事。”
沒有樣式和品牌優勢,簡單模仿和“一哄而上”,讓許多湖北紡織服裝出口企業難以逃避低價之殤。
紡織服裝行業就沒有自己的“尖板眼”嗎?湖北雅比家紡公司董事長魯桂榮不這么認為:“其實很簡單,把時下流行的影視作品人物、卡通形象搬上我們的掛毯,在顏色搭配上緊跟國際潮流,根據不同國家的喜好做細分設計,一點小小的改進,都會讓客商趨之若鶩。”
正是這些“小小的改進”,讓雅比成為中國家紡界的明星,對歐洲出口在業界排第一。廣交會每一天,雅比的洽談桌旁都坐滿了客商。
國際貿易生態將持續惡化
宜昌、恩施等地農產品出口企業的展位上,竟然鮮見橘子罐頭的身影。曾幾何時,它可是我省農產品出口數一數二的大戶。“都是歐盟等組織對我國橘子罐頭提起反傾銷訴訟鬧的。”同行的專家解釋道。從我省情況看,國際貿易摩擦已經傷及鋼鐵、化工、農產品、建材等多個出口領域,給許多企業出口制造了突如其來的障礙。“另外,這場館里的外商,有的不是來采購的,是來找侵權者的,他們有權向廣交會組織方投訴并獲取賠償。”這位業內人士透露。
金融危機造成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今后貿易摩擦會越來越多,國際貿易生態再也回不到從前了。”
應對國際貿易環境的新變化,湖北企業,你準備好了嗎?
創新的力量
土特產品展區里,隨州裕國菇業副總經理雷志華的笑容燦爛:“這屆廣交會我們首次推出了香菇罐頭,沒想到那么受歡迎,第一天就簽了好幾個大單。”
歐美人大多不會烹飪干菇,有罐頭制品就方便了。帶著外商的反饋意見,裕國公司開始自主研發香菇罐頭,花高薪“挖”來技術人員,并與華農大、省農科院合作,展開對香菇深加工的探索。
“1公斤干菇12美元,同等原材料的罐頭附加值能翻一番,等到以后我們能從香菇里提取高純度多糖,1公斤多糖相當于100個貨柜的干菇呢!”雷志華掩飾不住喜悅。
保健品區,湖北瑞隆公司的新產品也引起了外商的濃厚興趣。以淡水魚鱗為原材料,用國際先進的生物定向酶剪切技術,他們萃取出了魚膠原蛋白派,用于美容與保健。絡繹不絕前來咨詢的客戶,讓瑞隆工作人員應接不暇。
“廣交會就是這樣一個平臺,鼓勵創新、倡導新技術,獨一無二的好產品從來都不愁銷路。”省商務廳廳長周先旺說:“手握訂單,又能掌控價格,保住利潤,才是企業化危為機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