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機械市場“發育不均”
整機銷售穩步增長配件商鋪開門率不到10%
原材料機械市場“發育不均”
去年10月,義烏市場行業布局迎來大調整,義烏針織原材料市場內的襪類行業整體搬遷至目前的國際商貿城四區。此后,這個老牌市場很快迎來了新一輪調整、轉型。
義烏市場開發服務中心依托該市場初具規模的針織原材料和機械配件交易區,繼續對外招商,將其建設成了如今的原材料機械市場。新市場包含的經營門類主要是針織原材料、縫紉機械及配件、繡花機械及配件。
如今,原材料機械市場運行已近一年。義烏市場開發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該市場針織原材料及縫紉機、繡花機整機經營勢頭良好,但相關配件行業發展卻低于原來的預期。
老市場尋求二度調整
作為義烏第三代市場的代表,義烏針織市場自建成以來蓬勃發展。針織產品的旺銷,使得商家對原材料、機械配件等源頭產品的需求不斷增加。
2001年,這個市場迎來了一次調整。義烏市市場開發服務中心投資500萬元,利用原針織市場二樓的220余個商位,開辟針織原材料和機械配件交易區。該市場由此成為針織原材料市場。
為了繼續擴大市場經營規模及影響力,2008年10月,義烏對市場布局進行了大幅度調整。針織原材料市場襪類行業整體搬遷至目前的國際商貿城四區。其中一個主營行業的搬遷,讓該市場集聚度有所降低。如何通過調整,讓老牌市場再度煥發新活力?
“經過調研,我們最終決定將該市場籌建成原材料機械市場。”義烏市場開發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說,其主營行業是針織原材料和縫制機械及配件。
2008年12月28日,經過前期招商和準備,義烏原材料機械市場進入試營業階段。統計數據顯示,至2008年底,該市場經營主體總共為442戶,其中針紡原材料行業299戶,機械及配件行業143戶,來自外地的經營主體多達201戶。
招商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但該市場后來的發展卻呈現了類似“兩極分化”的態勢。
一整機企業搬入市場
4個月完成上年銷量
原材料機械市場運行近4個多月后,義烏市場開發服務中心組織經營戶代表開了一場座談會。義烏飛馬縫紉設備有限公司主營縫紉機整機設備,公司相關負責人在會上不無感慨地說,他們公司的經銷處原在宗澤路,搬至原材料機械市場后,今年1~4月的銷售量就基本與未搬遷前一整年的銷售量相當。
義烏市縫制機械技術行業協會常務副會長王正海告訴記者,市場內共進駐了80多家縫紉機、繡花機整機設備產銷企業,其中不止是“飛馬”,其他如“東方”、“漢馬”、“恒通”等大多數公司的銷售形勢都十分喜人。
王正海創辦的其中一家公司———義烏成套縫紉設備有限公司也在該市場租了200多平方米的商位。這家公司的整機產品主要銷往國內。王正海說,他們公司進駐市場近一年以來,內銷網絡正在不斷鋪開,產品銷量穩步提升。
義烏市原材料機械市場物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龔美興認為,市場重新定位、招商后,大批縫紉機、繡花機整機產銷企業進駐,市場集聚效應顯現,是生意越來越好做的主要原因之一。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