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擇機召開 經濟政策“積極”方向不變
知情人士透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擇機召開,經濟政策“積極”方向不變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于11月底或12月初召開,將為2010年經濟政策定調。
消息人士透露,積極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貨幣政策的政策框架和主基調不會改變,但在明年的具體操作上,會表現出更多的靈活性。
“明年宏觀調控用‘走鋼絲’形容更為貼切。擴張性政策用力過猛,會引發投資過快和通貨膨脹。政策過早退出,會引發經濟第二次下滑。與往年不一樣,明年的政策可能不會一成不變,會隨著經濟形勢發展和變化,政策著力點會有所變化。”這位消息人士說。
政策總框架不變
此前有媒體披露,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提前至11月底召開,但這一日期并未確定。
“具體的日期并沒有定,極有可能在12月初。給我的感受是,今年中央高度重視此次經濟工作會議,各個部門派出了高級別的人員參加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籌備工作。”前述消息人士說。
“這主要是因為明年的經濟環境非常復雜,我們主要派出的是一位副部級領導參與經濟工作會議報告的起草和籌備工作。”這位消息人士稱。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籌備工作正在緊張進行,包括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和國家信息中心等多個部門的專家和官員正在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報告的有關內容進行研究和籌備。
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國內最高級別的經濟會議。按照慣例,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2010年經濟大政方針后,國家發改委、央行和財政部將分別召開工作會議,制訂出具體的經濟增長、就業、物價、貨幣供應和信貸投放計劃及財政赤字預算,最后報請2010年全國兩會討論審議通過。
“從‘十一’之后,各部門的人員開始集中封閉討論了,目前正處在報告起草的最后階段,如果沒有大的意外的話,擴張性政策方向不會變。”一位專家說。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前,最重要的一次經濟會議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10月21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
與過去多次反復強調“經濟回穩基礎還不牢固”不同的是,國務院認為前三季度經濟“回升向好的趨勢得到鞏固”。
同時國務院強調——“要把正確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和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作為宏觀調控的重點”,政策中首次出現“通脹預期”字眼。
這一微妙的變化引發外界的揣測:此舉是否在為年終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政策轉變做準備?隨后市場開始傳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定調明年經濟基調為“保增長、防通脹”,宏觀經濟政策將從擴張轉為中性。
前述專家直接否認了這種政策基調的變化——“明年的宏觀經濟政策仍然會保持連續性,主基調不會發生變化,仍然會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政府會留有余地,不會輕易退出前期政策。政府沒有必要過分樂觀,他們會把形勢預計得比外界更困難一些,政策儲備更多一些,政策預案更多一些,以免明年國際環境不好,再次陷入被動。”前述專家說。
“特別是積極的財政政策,比較明確,擴張方向不會變化,但是明年的支出結構將會優化,對于民生、社會保障等領域會加大投入。4萬億元的投資計劃是兩年的,明年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支出仍會按計劃下發,否則這些項目就會成為半吊子工程,況且基礎設施建設都是我們的薄弱瓶頸部門。”前述專家說。
據統計,從去年第四季度到2010年年底,中央將新增投資1.18萬億元。截至記者發稿,已經下發四批中央資金,分別為1000億元、1300億元、700億元和800億元,預計第五批中央投資將接近2000億元左右。
“第五批中央投資可能會在年內按進度下發,目前的財政赤字是安全的,我預測明年的赤字比例會在3%以內,赤字不會高于今年的9500億元,并在結構上進一步優化。”財政部研究所賈康所長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
“適度寬松”貨幣政策延續
記者從相關渠道獲悉,2010年的GDP增長目標仍然會定在8%左右,貨幣供應漲幅可能定在18%左右,物價漲幅定在3%、4%左右。
與積極的財政政策定調明確相比,2010年貨幣政策的定調卻是幾經討論,最后仍然定調為“適度寬松”,而非“中性”。
在4萬億元投資計劃刺激下,中國經濟增速從第一季度的6.1%,到第三季度的8.9%,逐步回升的態勢得以確立。
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7.7%,投資拉動居功至偉,貢獻了7.3個百分點,消費拉動4個百分點,而凈出口負拉動3.6個百分點。隨著美國經濟的觸底復蘇,2010年外貿環境將企穩,4萬億元投資計劃在2010年繼續執行,專家們普遍對2010年經濟增長比較確定。
但是,10 月份廣義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長29.42%,前10月人民幣各項貸款增加8.92萬億元,同比多增5.26萬億元。
大量貨幣供應和信貸放出,加之房地產價格和股市價格上漲預期,使得市場通脹預期加大,由此引發貨幣政策緊縮,2010年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呼聲。
“確實如此,最近國務院提出要管理好通脹預期,目前有兩派觀點在交鋒,第一種觀點認為,通脹歸根到底是貨幣現象,大量貨幣放出必然引發未來的通脹,應該提前加以調控;第二種觀點認為貨幣只是物價上漲的必要條件,明年的物價會溫和上漲,還不能說是通脹。”前述專家說。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