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刺繡出口量銳降五成
刺繡歷來是威海出口的優勢商品,但今年前三季度,出現十幾年來的首次大幅度下降,出口共546萬余件、貨值960.1萬美元,同比下降了48.4%、42.6%。
威海刺繡有100多年的歷史,從1995年開始,威海刺繡工藝開始從傳統的手繡為主轉向機繡為主、手工輔助。14年來,威海刺繡成功出口歐、非、美洲,主要用于西餐桌布。出口量也很平穩,到2008年,威海刺繡出口企業發展到100多家,成為當地外貿的支柱。
今年前三季度,威海刺繡加工企業接到的國外訂單普遍減少,僅為522批,比去年同期減少了三成,只有30多家企業“開張”。據了解,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威海刺繡產品設計含金量低,國內同行業競爭激烈,是出口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
威海檢驗檢疫局一工作人員認為,企業缺少研發能力、產品缺乏創新是出口下降的軟肋。他說,有的刺繡出口品幾年不換樣,工藝簡單被市場淘汰是必然的事。像今年廣州秋交會上,威海一家刺繡企業自主設計的“滿工雕彩繡”樣品,因附加值高,富有創意,僅美國一客商就一次性下單100多萬人民幣。因此,著力開發新產品是威海刺繡唯一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