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鞋服行業出口隱憂重重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家不斷加大對傳統勞動密集型行業的扶持力度,多次上調出口退稅率。受政策東風影響,廣東勞動密集型行業出口一度回暖,出口降幅整體緩和。然而,單靠政策效應畢竟難以持久,10月,廣東又有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降幅加大。
記者昨日從廣州海關獲悉,今年1—10月,廣東服裝及衣著附件、鞋類、家具及其零件、紡織紗線織物及織品(以下簡稱“紡織品”)、玩具和箱包等6類商品,出口值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10.4%、8.4%、8%、8.4%、11%和5.8%,其中除鞋類降幅保持不變、紡織品收窄0.7個百分點外,服裝及衣著附件、家具及其零件、玩具、箱包的降幅比1—9月分別擴大了0.8個、1.3個、0.1個和1.4個百分點。勞動密集型產業產品的出口仍然受到多種因素限制,浮現重重隱憂。
服裝出口好轉形勢不穩定
記者從廣州海關了解到,今年1—10月廣東服裝出口182.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0.4%。8月份起,廣東服裝出口規模攀升的趨勢有所抑制,10月份單月出口同比下降16.2%,環比下降9.9%,與往年下半年是傳統的服裝出口旺季相比,廣東服裝出口形勢依然“云遮霧繞”。
記者了解到,1—10月,廣東對美國出口服裝同比增長14.5%,其中10月份更是大幅增長27.1%。但相比之下,對香港、歐盟出口好轉跡象尚不明顯,不僅始終處于下跌態勢且降幅也不穩定。1—10月,廣東對香港出口服裝下降15%,對歐盟出口服裝下降13.1%。
海關人士分析,廣東的服裝出口要從逆境中轉暖面臨多數挑戰。最明顯的問題在于,廣東服裝出口企業結構不合理、缺乏品牌、缺乏核心技術優勢等問題在一定時期內還將存在。
與此同時,國際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貿易摩擦不斷、消費市場形勢尚不穩定,國際采購習慣發生變化等問題也制約了廣東服裝的出口。
貿易保護主義成鞋出口的噩夢
據廣州海關統計,今年1—10月,廣東省出口鞋28.5億雙,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3%,價值81.6億美元,下降7.1%。7月份以來,貿易保護主義集中爆發,阿根廷、加拿大和巴西等國分別對我國出口鞋實施反傾銷保護措施,加上歐美、俄羅斯甚至發展中國家競相模仿提高本國商品的準入門檻,使得廣東鞋出口明顯受阻。在8、9月連續2個月出口量值環比下降情況下,廣東鞋10月出口量盡管有所回升,但出口值依然環比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外國貿易保護措施重點監控的皮面鞋出口明顯受到抑制,共出口3.9億雙,下降26.2%,占廣東鞋出口總量的13.5%,比去年同期減少了5.1個百分點。
海關人士分析,廣東鞋出口能否持續走高,仍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廣東鞋企應做好應對措施,熟悉WTO有關規定,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避免惡性競爭,并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應訴;加大對研發的投入力度,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增加產品附加值,朝著創建自主品牌和獨立的銷售渠道方向努力,占據價值鏈的高端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