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針整理在服裝行業中的重要性
服裝檢針作為消費品的安全指標,是服裝后整理的重要內容。國際上日本對服裝檢針要求最為苛刻,上世紀80年代,因服裝中殘斷針所造成的消費者傷害事件頻頻發生,這促使日本政府以立法形式頒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以加強對殘斷針的控制。
1995年7月1日,日本政府開始正式執行“產品負責法”。其實在此法律出現以前,日本服裝進口商早已對服裝斷針殘留有了專門的嚴格要求。根據日本法規,生產、經銷的產品如有殘斷針存在,其生產者、銷售者都將受到重罰,如給消費者造成傷害還要進行賠償。日本服裝進口商為避免因殘斷針造成經濟損失,不僅要求生產商在產品出廠前進行檢針,還專門設立檢品工廠從事檢針工作。對經檢針合格的產品,懸掛或加貼檢針標志。對針等金屬殘留物的要求已經發展到了服裝輔料的檢針要求,出口日本的服裝產品,其使用的褲鉤、裙鉤、領鉤、按扣、拉鏈等金屬配件,必須100%過檢針。
針對服裝行業對針的嚴格管理與要求,服裝檢針整理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服裝企業對于針的管理主要分為控制與檢測兩個方面。
針的控制主要是對輔料針的檢測與生產用針斷針的管理。對于有過檢針要求的服裝,其所使用的輔料通常需要能夠過檢針,輔料在使用前應該進行過針檢測,要求輔料能夠通過專門的檢針設備,這種檢測實際上主要是為了在對服裝斷針或金屬殘留物進行檢測時更為方便。
生產過程中斷針和檢針管理主要通過建立一系列的斷針管理制度來控制斷針在服裝中的殘留。其具體的管理要求有:
①生產中不使用別針、訂書釘等金屬物品;
②車針和手工針由工具管理按規定發放;
③機臺操作工(縫制工、鎖釘工等),不可有任何備用針;
④操作工換取新針前,須將斷針的各部分殘針全部找到交給工具管理人員,拼對完整后貼牢在統一的斷針記錄上;
⑤操作工換取新針前,若不能全部找到斷針的各部分殘針,應立即將操作臺附近的所有產品由當事人與管理人員一起進行檢針,確認所測試的產品無斷針,并經相關管理人員簽名后,才能換取新針。
⑥機針管理人員應認真做好斷針記錄。
針的檢測是在成品包裝完畢裝箱以前進行的,產品裝箱以前要對其進行逐件檢測,通常使用較多的是傳送帶式檢針機,(如圖1所示)。檢針機是利用磁場原理,有效準確的檢測出斷針等鐵質物品的存在與具體位置。使用過程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①檢針人員每天檢針前用試驗片放入檢針機輸送帶底部、頂部、中間進行測試,均發生鳴叫,方可使用。否則不能使用,并應立即通知有關人員對檢針機進行調試;
②在檢針過程中每間隔2小時必須用標準塊對驗針機的靈敏度進行比對試驗,并做好記錄。關機前應再進行一次比對試驗和記錄;
③客戶要求檢針的產品,必須在內包裝完成后逐件進行檢針;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