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三年內制修訂1萬項標準
在11月24日召開的第十六屆中國質量高層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李毅中表示,要爭取通過3年左右的時間,完善工業產品質量管理的法規、制度和標準,實施一批促進產品更新換代和質量水平提高的技術改造項目,完成1萬項工業發展急需標準的制修訂,充實和建立300個左右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在重點行業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品牌示范企業,切實把我國工業產品質量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
李毅中介紹,今年將完成3000余項工業急需標準的制修訂,并著手編制工業產品質量發展“十二五”規劃。國家質檢總局局長王勇也表示,將加強質量基礎工作,提升質量工作的有效性,加快質量法律法規修訂的速度,加快提高計量標準水平,完善國家計量體系、國家標準體系和認證認可監管體系,制定我國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的建設規劃。
由國家質檢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主辦,中國質量檢驗協會承辦的此次中國質量高層論壇是“質量和安全年”活動之一。據了解,全國已有14個省實施“質量興省”戰略,有20個省或副省級城市設立了政府質量獎,有約61萬家企業開展了“質量和安全年”活動。“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今年的質量和安全年活動總體進展情況是有力、有序、有效的。”質檢總局質量管理司司長孫波說,“今年上半年全國查獲產品質量違法案件111730起,查處家電下鄉相關案件151件。到目前為止,今年沒有發生一起食品、農資等重大質量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