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福時來”危機談鞋企的多元化戰略
近日,曾經的晉江億元出口“悍將”——福時來(中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在“掙扎”了一個多月后,最終還是成為金融危機的“殉葬品”。作為一家成立于1985年的老牌鞋企,至倒閉前,已經是集“國家免檢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福建著名商標”、“福建名牌產品”等榮譽于一身,擁有5家成員企業的集團公司,巔峰時曾擁有1400多名員工。因在業內頗具影響力,福時來還成為泉州和晉江兩級政府掛鉤聯系的億元以上企業。之后由于債務危機而漸漸走向衰落,雖然官方積極介入,陳埭本地鞋企也曾有意重組福時來,但因細節談不攏,重組已于日前“流產”。最終福時來還是轟然倒下了,而在倒閉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是福時來搖擺不定的內銷戰略,和“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多元化經營思路,這應該成為所有鞋企在發展道路上引以為戒的教訓。
當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擁有龐大的規模和雄厚的資金之時,實施多元化戰略是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實力的途徑之一。所謂的多元化戰略又稱多角化戰略,是指企業同時經營兩種以上基本經濟用途不同的產品或服務的一種發展戰略。在多元化經營的條件下,企業可以有效分散經營風險,實行優化整合,充分整合內部優勢,使企業爭取到更大的市場機會,獲得更多的利潤,對于企業來說是一種全局性、長遠性的戰略。但多元化戰略的弊端依然存在,它可能導致企業資源分散,運作跨度和費用加大,產業選擇失誤增多,使企業顧此失彼,失去核心品牌的競爭力優勢。因此,許多企業在經歷了多元化發展之后,并沒有為自己創造太多的財富,有的甚至陷入萬劫不復的困境。
而導致福時來走向末路的一大原因就是多元化戰略實施不善。福時來的登山防水鞋、鋼頭鞋等鞋類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一直具有強大的競爭力,年出口額超過6000萬元。然而,外銷市場的盈余卻被其多元化的“黑洞”吞噬殆盡。除了主營鞋業之外,福時來還擁有多家成員企業,涵蓋服裝、體育用品、電腦繡花、高頻印花、鞋底、彩印包裝、包袋等多個行業?;蛟S太過于急功近利,福時來在單個項目還未形成收益,還需要投入之時,就又轉投其他項目,造成了現金流的枯竭,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福時來最終被拖垮了。
因此,鞋企要汲取這一經驗教訓,在實施多元化戰略的過程中,切忌好高騖遠,應該權衡實行多元化發展戰略的利弊,并尋求適當的發展途徑,適時適度地拓展企業多元化業務,循序漸進地完成既定目標。
核心競爭力是鞋企立足于市場的根本,具有優勢的主營業務能為鞋企帶來穩定的資金,鞋企應該通過保持和擴大自己所熟悉和擅長的主營業務,盡力擴大市場占有率以求規模經濟效益最大化,從而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并以此為基礎,考慮多元化經營,因為在開始采用多元化戰略時,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和精力作為支持,這時候雄厚實力的主營業務顯得至關重要。若不注重主營業務的經營,將失去鞋企的核心競爭力,那么多元化經營的實施也會力不從心,一旦主營業務陷入困境,而剛進入新領域的其他業務又不能撐起場面,很可能危機到鞋企的發展和生存。同時,鞋企必須審慎地設計各項不同業務之間的資源配置,有所側重,也不能好大喜功,應在一項業務成熟后再投入下一項業務,否則激進的多元化戰略會適得其反。當然,多元化經營所涉及的資源、環境、市場及管理因素是復雜且日益多變的,鞋企需要全面的考慮各種問題。
鞋企只有確保主營業務,不斷提升核心競爭力,進在決策是否實施多元化時仍然要仔細思考,深入分析企業現狀、外部環境等內外條件是否具備,并制定整體戰略方針,才能有效開展多元化戰略,充分發揮出多元化戰略的力量,將新業務塑造成強大的鞋企優勢,相輔相成下促進鞋企的可持續發展,使鞋企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