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企人才結構分析:三類高端人才告急
2008年下半年爆發的金融危機讓中國紡織業經歷了一次大地震。許多的紡織企業因為訂單萎縮而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裁員,由此導致了紡織行業的“民工慌”。大批的紡織工人離開紡織企業,回到自己的家鄉,另謀出路。然而到2009年的8、9月份,中國紡織業有所回升,紡織企業卻招不到人了,大呼“民工荒”。到現在年底,有關“民工荒”的言論又頻繁見諸報端。關于紡織業用工的說法眾多,小編不敢一一茍同,這里表達一些自己的淺見。
觀點一:中國紡織業真的不缺民工
表面上看,我們是招不到民工,而實際上,如果將紡織企業所需的勞工加以細分的話,我們就發現,紡織企業不是單純的找不到普工,他們招不到的是適合他們企業的技能過關的熟練工。正所謂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普工就是我們說的民工,這些民工不需要什么學歷,也不需要經驗,門檻低,可選擇范圍大。所以普工的招聘很容易,對于人力資源豐富的中國而言,只要通過改善用工環境,提高薪金待遇一般都能解決。
熟練工雖然也是從普工成長起來,但是由于工作時間較長,技能熟練,并且懂得一定的技巧,能為企業帶來很好的效益,所以薪金、待遇各方面都高一些。但是熟練工是需要時間來培養,并且要付出培養成本的。大部分紡企都不愿意去承擔這個成本,只是想坐享其成,由此導致了行業內部“能工巧匠”的缺失,這樣一來當然很難招到需要的人。
長期以來,中國紡織業的勞工流動性和隨意性帶大,不僅僅不僅僅是“招工難”,“留工、用工”更難。勞工“工業旅游”現象較為普遍。由于勞工缺乏工作責任心而導致的勞動效率不高,甚至造成設備損壞等問題卻都需要企業來承擔損失,這更進一步加重了企業負擔。而由于多年來紡織行業工資水平普遍低于全國制造業平均水平,行業內的擋車工、縫紉工等工種勞動強度較大等原因,使得紡織企業的“招工、留工、用工”問題更為突出。紡織企業若是能夠意識到這一點,加強熟練工的培養,并且通過優化公用環境,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創造良好的制度和文化環境等方法,應該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觀點二:從“民工荒”到“民工慌”折射出紡織業用工模式的不完善
通常情況下,我們都將從民工慌到民工荒的過程僅僅理解為中國紡織業的萎縮及回升的過程,小編認為,這是只是一個表面的理解。當我們往深處去理解的時候,我們就能發現中國紡織業在人力資源這一方面長期存在的健全機制的缺失。換言之,我們的紡織企業沒有完善的人力資源培養機制。起碼是沒有從長遠考慮。如果去年紡織企業在裁員的時候就曾考慮過未來將來可能面臨的“民工荒”的話,也許后來的招不到人的情況就會較少的發生。
小編比較贊同企業能有一套完整的人才培養機制。國內一些紡織企業已經在這方面有所突破。以紅豆集團為例,從2004年起,產業升級換代和產業集群的成熟大大提高了就業門檻。正在積極轉型升級的紅豆,更加迫切需要高素質的工人。于是紅豆變招工為招生,創辦了錫山區首家企業中等職業學校――無錫市紅豆職業學校,專門為企業“度身定制”熟練工。但是這些熟練工人,遠遠不能滿足紅豆轉型升級發展的需要。去年下半年,為加速集團由生產經營型向創造運營型、由資產經營型向產融結合型、由國內企業向跨國企業的三大轉變,紅豆職業學校全新升級為紅豆學院,全力為集團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市場型、復合型和職業化、專業化、國際化的創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