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服裝消費市場分析及拓展建議
日本的服裝市場從生產到銷售的一系列環節都已非常成熟,向來是亞洲服裝市場的風向標,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左右歐美市場。近年來,日本消費者的服裝消費意識轉向追求物美價廉,對服裝產地的敏感度有所下降,對價格和品質表現出前所未有的關心。
日本“井水不犯河水”的渠道劃分,讓初涉日本的外國服裝品牌難以開展形式多樣的營銷活動,品牌知名度的建立耗時長、成本高,若想打造金字招牌,就要做好經受千錘百煉的準備。
市場——
渠道、營銷中規中矩
進軍日本市場的服裝廠商都對日本市場層次清晰、界限明確的銷售渠道深有感觸,服裝專門店、商場店中店、零售商自行銷售、商社型的服裝公司、自行生產制作銷售等幾大渠道涇渭分明。
專門店是銷售自主品牌的獨立店鋪,主要是歐美、日本本土等著名品牌采取的銷售方式,比如日本的優衣庫、美國的GAP等。專門店分為高、中、低3個價位檔次,既包括愛馬仕、香奈兒、Dior、阿瑪尼、Maxmara等一般消費者鮮有問津的國際一流品牌,也包括中低價位的ZARA、H&M等歐美品牌以及由優衣庫自行研發的JIYU等低檔品牌。金融危機之下,Forever21等更多物美價廉的服裝品牌正大舉進攻日本市場。
永旺、伊藤洋華堂、島村、西松屋等較出名的日本大型超市是零售商自行開發、制作、銷售模式的代表。島村主要銷售低檔服裝,一款設計往往只有一兩個號碼,每個號碼又只有一兩件,依靠快速的商品回轉率來保證店鋪的運營,靠低價位、新設計贏得客戶的支持;西松屋是專門銷售兒童服裝的零售店,在日本以價廉物美而著名;永旺和伊藤洋華堂是綜合超市,服裝占據了重要一環。這兩家超市以家庭為目標,服裝大部分是為家庭成員日常穿著而設計,號碼齊全,價位低廉,很受家庭主婦的歡迎。超市內也有品牌店,主要是為了迎合年輕學生以及有工作的主婦層,價位比百貨店要便宜很多。
Onward山、三陽商會、東京Style等在日本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著名商社型服裝公司,這類服裝公司主要代理國際知名品牌。同時,公司也會自行注冊品牌,根據目標消費者層次來設計制作,進而在百貨店里面設置店中店進行銷售。當然,這類公司也有買手到世界各地收集適合日本市場的服裝,帶回日本進行銷售。
商場店中店依舊是最普遍的經營模式,主要經營一些中檔品牌,適合在辦公室工作的白領階層。自行生產制作銷售一般針對和服,價格非常昂貴。
近年來日本經濟一直不甚景氣,政局也時有變動,這都促使國民的消費心態日趨保守。另外,由于歐美一些價位低、設計新穎的服裝品牌進入,以及日本本土快時尚品牌的崛起,日本人的服裝消費意識開始偏向價廉物美。
消費者——
穿衣之道趨于保守
與歐美發達國家一樣,日本人對穿衣之道大有講究,提倡看場合選衣服,并時刻保持整潔、得體。
每個日本家庭都有出席各類場合的服裝,家居服、休閑服和職業裝都分門別類,甚至周末去公園、購物、海邊度假的服裝,與友人見面、與男友約會的服裝也不盡相同,至于出席各種正式場合,如宴會、成人儀式、入學儀式、畢業典禮、葬禮等,著裝更有著嚴格區分。日本年輕人中間的非主流潮流,也是服裝業的一大支撐點。同時,日本人的服裝消費力很強,同類型的服裝即便已經擁有,也會不斷購置新款,從這個角度來說,日本服裝市場的容量是很大的。
但是,近年來日本經濟一直不甚景氣,政局也時有變動,這都促使國民的消費心態日趨保守。另外,由于歐美的ZARA、H&M、Forever21等價位低、設計新穎的服裝品牌進入,以及日本本土優衣庫等快時尚品牌的崛起,日本人的服裝消費意識開始偏向價廉物美。經濟危機的來臨,更是大大改變了日本人的服裝消費習慣。
日本最大的高級服裝定制企業鳥取吉岡在北京設立了工廠和門店,并在今年嘗試高級西裝的批量化生產,在經濟危機中實現了利潤的突破性增長。該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褚連營介紹,目前,日本男士在高級西裝定制消費方面縮水不少,嘗試批量化生產是應勢之舉。三佳時裝有限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胡寶宏也介紹,以前,每個日本人家里都有各種衣服,卻還在不停地購入每季新款,現在,則是太太勸說丈夫盡量少買西裝。
對于中國的服裝出口廠商而言,品質優良且價位適中的產品會在日本市場獲得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廣泛的關注。但同時,目前部分同等品質的服裝鞋帽,在日本的零售價比中國還便宜不少,廠商所面臨的價格競爭日益激烈。
想在日本市場立足,服裝品牌首先要有精心的策劃與規劃,還要有耐心的先期調查以及資金支撐。而最為重要的是,日本貿易商及零售商對紡織品和服裝的品質要求異常苛刻,對于試圖進軍日本市場的服裝品牌,惟一可以肯定的是:一定要保證質量。
外國品牌——
品質就是通行證
日本的消費者被稱為“世界上最重視商品質量的消費者”。日本消費者購買衣服時的標準主要是價格、款式、質量和性能,但也出現了追求安全性、耐用性的傾向。此外,日本消費者的環境保護意識較強,對環保產品也表示出很大的興趣。
據悉,在日本,歐美服裝比較受歡迎,民眾對韓國服裝的認可度一般,對中國品牌的認可度雖然在連年上升,但仍相對較弱,中國服裝品牌要打入日本市場絕非易事。
想在日本市場立足,服裝品牌首先要有精心的策劃與規劃,還要有耐心的先期調查以及資金支撐。而最為重要的是,日本貿易商及零售商對紡織品和服裝的品質要求異常苛刻,對于試圖進軍日本市場的服裝品牌,惟一可以肯定的是,一定要保證質量。
胡寶宏介紹,日本品牌在中國選擇合作伙伴時,非常看重工廠技術的可靠性和穩定性,而經濟危機之后,日本消費者在購買服裝時更是三思而后行,對服裝質量的要求更高。為此,三佳時裝有限公司在質檢環節加派人手,還從日本聘請了兩位技術指導,對服裝工藝制作環節進行輔導和監督。衣領中含有氣泡、線條縫合不整齊、沾染污漬等現象是消費者不能接受的,在生產環節會盡量避免。
日本企業對清潔生產也異常重視。鳥取吉岡在中國所設的工廠也非常注重生產環境的清潔,但凡進入生產車間都必須換上鞋套,車間內規劃清晰,干凈整潔,這一點,也非常值得中國企業予以重視并學習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