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經濟時代來臨 服企如何自救?
11月25日溫家寶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宣布了中國溫室氣體減排的清晰量化目標,即到202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長期規劃。對中國來說,走低碳經濟發展道路是必然選擇。
“低碳”經濟新時代到來
12月7日,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會議即將召開,這一被喻為“拯救人類的最后一次機會”的會議,將就未來應對氣候變化的全球行動簽署新的協議,也預示著以低碳能源為特征的生態經濟新時代的到來。
“低碳”并不是單純的環保議題,更是經濟議題,它甚至決定著未來世界經貿格局。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研究員李靜云則認為,一旦碳關稅被發達國家所普遍采用,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十分不利,其中又以對中國的傷害程度為甚。 >>>>哥本哈根會議:中美兩國共擔減排重任
服裝的碳排放量驚人
一件衣服的碳排放量有多少?比我們想象的要多!從纖維提取、染色、加工成布料到制作成衣,以及運輸、洗滌、熨燙等一系列過程都會產生碳排放。
根據英國劍橋大學制造研究所的研究,一件250克重的純棉T恤在其“一生”中大約排放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28倍,這還不包括T恤所產生的環境污染。而化纖材質的服裝的碳排放量更高。根據環境資源管理公司的計算,一條約400克重的滌綸褲,假設它在中國臺灣生產原料,在印度尼西亞制作成衣,運到英國銷售。假設其使用壽命為兩年,用50℃的水和洗衣機洗滌過92次,洗后用烘干機烘干,再平均花兩分鐘熨燙。它“一生”所消耗的能量大約是200千瓦時,相當于排放47千克二氧化碳,是其自身重量的117倍。
中國服裝業已無路可走
中國是服裝大國,根據國家統計局的統計,去年我國全行業服裝產量為406億件,按照這一數字計算總碳排放量,結果無疑將是驚人的。過去的十年是中國服裝業飛速發展的十年,這也意味著是碳排放量快速上升的十年。國際組織全球碳計劃(GlobalCarbonProject)最近發布的研究結果表明,在2000年到2008年之間,由于建立發電廠和工廠、砍伐樹木和其他人類活動導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長29%。
而當前提出的主流的供哥本哈根會議討論的方案是:對于發展中國家,到2020年前可以有滿足發展所需要的排放增長,但是應該有大約15-30%的相對減少。同時,由于發展中國家目前的碳排放已經占到世界排放的50%左右,因此到2020年之后也需要和發達國家一樣進入強制性的減排,到2050年要達到比1990年減少20%的水平。
2010年到2020年——這十年正是中國服裝業新的“黃金十年”發展期,而我們的碳排放量被要求逐漸減少,直至2020年后的強制性減排。不管哥本哈根會議的結果如何,世界肯定將走向低碳經濟的綠色發展道路。這就意味著,不改變過去的粗放式發展模式,中國服裝業未來將無路可走。
中國服裝業如何面對低碳經濟時代
目前,我國紡織服裝業正面臨國內外雙重“綠色”壓力。在美國等一些環保發達的國家,已經出現了服飾上的“碳標簽”。中國服裝業如何面對低碳經濟時代?
首先,從服裝的面料開始
如果制衣業的原料大量使用化纖織物,碳排放量就會很高,如果使用絲綢、棉布、麻布為主要原料,碳排放量就會降下來。
其次,減少化學品的使用
服裝在生產過程中難免使用各種化學制劑,企業可以改用天然、環保制劑,從而減少碳排放量。專家建議,這些工藝,企業都應該遵循低碳原則進行認真梳理,提高應對碳關稅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加強技術創新力度
發達國家開征碳關稅,在一定程度也會迫使我國企業大力研究節能減排技術。企業可以把握這個機會,大力發展減排技術,并在調整目錄中對先進或落后的工藝方法區別對待。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優勢。
還可以在生產環節引入節能環保的新型材料,如過濾材料的應用等。 >>>>過濾用紡織品:低碳經濟的撬動點
第四,合理生產,控制庫存
眾所周知,服裝沒有銷售出去,不但占用資金和庫存,還增加了碳排放量。因此,企業要嚴格按照市場需求制定生產計劃,減少直至沒有庫存,縮短衣服從生產出來到消費者手中的時間。讓衣服得到合理的使用,避免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