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制造”全球廣告背后的服裝話題
經歷長時間的市場低迷之后,一年一度的感恩節及即將到來的圣誕購物季,毫無疑問地成為美國零售商最后的翻身機會。當他們選擇、準備本季貨品時,那些來自中國的電子產品、服裝鞋帽進入視野,這些商品或將成為拉動市場銷售的主要力量。
令人意料不到的是,就在此時開始在美國有線新聞網播放的一則廣告,如天降神兵般為零售商艱難的銷售戰役助力:綠林間,一名晨跑者彎腰系鞋帶,他的跑鞋是結合了美國運動科技的“中國制造”;鎂光燈下,國際超模正擺著誘人造型,她穿著的時裝是由法國設計師設計的“中國制造”……
這是“中國制造”第一次以整體形象在海外亮相。自從該廣告播出以來,其產生背景及廣告創意等細節,引來全球各界熱議。一家境外媒體日前發表評論稱:“它應是中國政府首次全球推廣中國貨的嘗試。”而在國內經濟專家看來,這實際上是中國商品遭受海外信任危機的補救行為。
“商務部打廣告”?
從11月23日開始,“中國制造”海外廣告片在CNN的美國頻道、美國頭條新聞頻道和國家亞洲頻道播放。雖然并未在國內媒體上投放,但這則“中國制造”首次打出的形象廣告,不久就出現在各大中文視頻網站的首頁上。
自廣告播出以來,關于該則廣告的討論沸沸揚揚,并有傳言說,該廣告由中國商務部投放,商務部為此投入可能高達數千萬元。在網絡視頻上看到,這則廣告時長為30秒,畫面文字和旁白全部為英文。廣告中出現的產品有運動鞋、家用電器、MP3、時裝和大型客機,但沒有出現任何一個國際知名的中國品牌,也未明確標出制作單位。
這一答案終于在不久后揭曉。12月3日,從“‘中國制造’廣告片海外播出”新聞發布會上傳來消息,廣告并非商務部投放,而是在商務部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國商務廣告協會、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四家行業組織共同制作的。商務部負責人在會上表示,廣告將持續播放六周,目前還沒有拍“續集”的計劃。
據了解,四家行業組織之所以聯合制作這一廣告,一方面想通過強調“中國制造”的商品質量,幫助中國產品樹立在世界上的整體形象;另一方面,則是向全球傳達中國企業界不斷加強與世界合作,為各國消費者提供高質量商品的態度和意愿。
“中國制造,世界合作”——談到此則廣告的核心宣傳理念,商務部外貿司有關人士接受采訪時稱,主要訴求是竭力在海外宣傳中國品牌,提升外國人對中國制造產品的認知度,使他們不再僅僅將中國看成一個成本低廉的市場。他還表示,“中國制造”,實際上也是“世界制造”,是中國與世界互利、合作、共贏的生動體現。
而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員梅新育看來,這一廣告片,除了為“中國制造”正名,其實也是一種“亡羊補牢”的行為。他認為,海外消費者對“中國制造”已經產生了信任危機,“針對國外對中國產品的貿易制裁,在全球范圍播發‘中國制造’的廣告,是我國的一種戰略公關,展現中國制造的軟實力。”
“法國時裝中國造”?
廣告播出后的效應怎么樣?環球網的一個名為“全球廣告能否改變中國制造形象”的投票中,認為“能”的占 67%。目前在北京大學就讀的英國小伙子羅伯特·威羅說,“這則廣告非常有意思,告訴大家中國制造并不僅僅是那些低端產品,如便宜的衣服,玩具,食物等,還有很多高檔品也是中國制造的,中國制造在外國人心目中的形象也會得到提升。”
然而,這則廣告迎來的并非全是贊揚聲。不少人認為,該廣告加深了中國作為“世界工廠”這一不良形象。網友小A說:“像這種公關活動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提升我們的產品質量,打出中國自己的世界名牌。”
在視頻上也觀察到,此次的廣告雖然展示了中國制造工藝的精良,卻有意強調了歐洲設計、美國科技,比如模特所穿的時裝雖然非常精美,標簽卻特意突出了“法國設計、中國制造”的字樣。
這一觀點得到了服裝業界專家的認同。該專家認為,這則廣告可能會改變“中國制造”長期以來的整體形象,然而,“中國制造”還并未被塑造成完整的高端產品,“中國制造的困境也不是僅靠30秒的廣告就能突破。“中國制造”仍然處于國際市場產業鏈的底層。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卻表達了不同的觀點:制造里面就有創造,不能把制造和創造兩個東西分開。有人認為中國制造里面全部都是抄襲,是中國賣苦力搞出來的,實際上中國制造也有很多的中國創造,有中國的專利和高科技的環節在里面。
這則已播放半月的廣告,并沒有引起外貿服裝企業的注意。一家制衣企業的老板說,產品雖然主銷歐美市場,但對這則廣告并不了解,“雖然意義是積極的,但對企業的幫助會有多大,還得打個問號。”
上述業界專家分析,部分企業目前仍然是為國外貼牌生產,品牌推廣意識淡漠可能是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中國政府的這種品牌宣傳能夠持續,外貿企業無疑將從中獲益。他還建議,今后宣傳“中國制造”的重點要逐步轉到“中國制造在升級”這一話題上,向世界表明:我們不僅能夠生產簡單、廉價的商品,我們的創新元素也在日益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