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10月臺州工業縫紉機出口降幅減緩
據臺州海關統計,2009年1-10月臺州市出口工業縫紉機57.9萬臺,價值9977.4萬美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分別下降31.1%和27.5%。
其中,上半年臺州市共出口工業縫紉機29.6萬臺,同比下降40.8%;7-10月共出口28.3萬臺,下降5.3%,降幅明顯收窄,其中9月份出口7.6萬臺,增長13.4%,單月出口量自去年11月以來首次實現同比增長。
據臺州海關有關人士介紹,今年1-10月臺州工業縫紉機前3位出口市場為巴西、非洲和東盟,各種機型出口均呈量價齊跌態勢。1-10月,我市出口非自動工業縫紉機38.1萬臺,下降24%,出口均價每臺165美元,下跌3.5%;出口自動工業縫紉機19.8萬臺,下降33.6%,占34.2%,出口均價每臺186美元,下跌6.5%。
從今年6月1日起,我國對工業縫紉機出口實行全額退稅制度,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我市工業縫紉機企業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刺激了下半年出口的回暖。但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市縫制設備行業帶來的沖擊遠未結束,出口仍面臨一些制約因素。
需求不足是約束行業企穩回升的最主要因素。縫紉機設備行業對其下游服裝、鞋帽、箱包行業的依存度達50%-70%,受下游行業市場低迷影響縫紉機設備需求不振。從國外市場看,金融危機導致全球服裝鞋帽購置需求大幅萎縮,國際主要服裝鞋帽產區生產低迷,出口大幅跳水,今年1-10月我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1362.9億美元,同比下降11.3%;從國內市場來看,受服裝類商品銷售增速放緩影響,服裝生產企業技術改造步伐放慢,1-9月我國500萬元以上紡織企業固定資產投資實際完成金額2198.79億元,同比增長8.71%,增速較上年同期減少1.44個百分點。而各地在危機中倒閉的大批服裝企業留下的二手設備也流入市場,進一步加劇了市場飽和度。
低價競銷使企業利潤不斷下滑。外需不振導致市場競爭異常激烈,包括一些國外大品牌在內的縫機制造商都紛紛降低產品價格,給國內縫機企業造成了巨大壓力。企業間的價格戰問題也是約束行業發展的不良因素之一。據中國縫制設備協會機械協會資料,過度競爭使產品價格下降約1/3,直接導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企業效益進一步惡化,產業價值大幅縮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