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2009:長三角紡企突圍錄
被稱為本世紀最為困難的2009年即將翻過。在“過冬論”的聲音響亮時,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最廣最深的長三角地區的企業家們沒有選擇“集體貓冬”,而是奮起“苦練內功”:第一時間“修復”“修正”自己,把危機作為“倒逼”企業提升的動力,對產品、技術、機制體制進行全面創新;先人一步,在開放初期引領市場潮流之后,繼續謀求在轉型升級、搶占未來制高點上的“先發優勢”,取得了突圍式的發展。
寒冬記憶:刻骨銘心
2008年下半年,一場“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自太平洋彼岸席卷而來,當人們還在爭論有無影響、影響多大、多深的時候,地處中國東部沿海、和世界經濟聯系最緊密的長三角地區,已經結結實實地受到了正面沖擊。
首當其沖的是中小企業,一些新辦企業“無米下鍋”,部分企業“異常倒閉”。
“過冬論”最早的提出者,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認為,“對于很多中小企業而言,這個冬天比想象中來得更長、更復雜、更寒冷!”
更令人難以接受的是一些大型優質企業“瞬間死亡”。在中國最大的輕紡城紹興,兩家在行業內有相當影響的規模企業——擁有亞洲最大、世界第二的PTA生產能力的浙江華聯三鑫和國內最大紡織印染企業浙江江龍印染,由于資金鏈斷裂先后倒下,停產停工、遣散工人、大門緊鎖……連帶業內其他企業也危如累卵。
作為民營企業標桿的飛躍集團一度陷入財務危機,人民幣升值、原材料漲價、美國次貸風波,多重因素的疊加使飛躍集團出現資金鏈斷裂風險,登門討債者絡繹不絕,企業的銀行賬號、不動產也被法院凍結查封。臺州市政府在一份報告中認為:“由于財務危機,飛躍集團自身已無法支撐,面臨崩盤危險”。
人們驚訝地發現,一直困擾企業的用工難也突然不難了。2009年春節還未過完,華東地區最大的勞動力市場——南京安德門市場就出現了大量外來務工者,他們大多曾在珠三角務工,想趕春節后返城高峰前到長三角來另覓機會。但是,他們中的不少人最后選擇了回鄉。長三角地區的人才市場統計,2008年年底到2009年年初,累計進場招聘單位和提供崗位比去年同期大幅下降。
一些企業家和當地干部回憶年初的情景時說:“好像泰坦尼克沉船,到處是冰山和海水,不知道哪個出路才能逃生。”
蠶蛻、化蝶式陣痛中迎來新生
長三角的企業家和研究者認為,這是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累積下的很多癥結在危機中的集中爆發。
浙江嘉冶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劍波說:“企業家的短視忽視了企業長期發展規劃,許多產業資本在股市、樓市火爆之時,紛紛從實業中抽身,轉投股市和房地產賺快錢,結果冬天來了口袋里沒糧。”
馬云說:“我們的很多客戶都倒下了,但很多都是做低附加值產品,工人只賺一點點錢,能源消耗非常大,我認為這些企業今天不死,明天也要死。沒有這些粗放式企業的淘汰,優秀的自主創新企業就不可能脫穎而出。”
長三角的企業家們徹底清醒,既然是中國的制造業基地,就應該認認真真做好制造業,把制造業做成絕對優勢。在經濟高速發展時期被忽視的轉型升級再次被提上日程。
長三角傳統制造企業加快了轉型升級的步伐。在普碳鋼銷售普遍面臨壓力的局面下,寶鋼把受國家電網投資支撐的電工鋼(鋼材中技術含量和附加值最高的品種之一)作為未來最大利潤增長點之一,今年計劃生產電工鋼8萬-9萬噸。
“金融危機最嚴重時,企業出口額同比下降了90%,但我們主動調整產品結構,擴增了掛燙機、煎烤器等高附加值產品生產線,在危機中贏得了發展的先機。”浙江寧波華裕電器集團公司副總經理黃照奇說,公司今年將投入1200萬元用于新產品的研發,今后的研發投入只能增、不能減。
浙江正泰集團原本是國內傳統低壓電器領域的領軍企業,目前已經成為浙江省最大的太陽能電池研發、生產和銷售企業。目前,正泰在太陽能電池項目上的投資已近20億元,首條生產線預計2009年產值可達10億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