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反傾銷恐危及中國鞋業長遠發展
從歐盟2005年1月1日對中國皮鞋放開配額到2006年初采取反傾銷臨時措施,中國鞋企在短暫的發展春天中抓住了世界鞋業重心從歐洲和北美向遠東轉移的機遇,發展為世界第一大鞋靴生產國、出口國和消費國。以中國、越南為代表的亞洲地區,目前已經占有全球70%以上的生產量,而歐洲的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國,占有不超過20%的生產量。
當地時間12月22日,歐盟成員國環境部長以簡單多數通過決定,繼續對中國和越南生產的皮鞋征收15個月的反傾銷稅。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項未經討論就通過的決定,不僅將在實施期限內極大地影響中國相關產品出口,甚至可能打亂國內企業長遠發展的步伐。
“我們對歐盟的決定深感失望,但不算意外。”中國輕工工藝品進出口商會王穎說。作為從2005年底起就參與組織國內涉案企業應訴的專業人士,王穎對于歐盟在皮鞋案上反復無常的立場深有體會。
為保護一些南歐國家制鞋企業的利益,歐盟從2006年10月起對產自中國的皮鞋及童鞋征收反傾銷稅,稅率為16.5%。面對內部的巨大分歧,歐盟最終將征收反傾銷稅的期限由通常的5年縮減為2年。
2008年10月3日,雖然歐盟反傾銷咨詢委員會以15∶12投票比例反對,但歐委會仍堅持發起期終復審調查,但考慮到內部強烈的反對聲音,建議將反傾銷措施延長15個月。而就在今年11月19日,這項建議再次被歐盟反傾銷咨詢委員會以15∶12投票比例否決。
“歐盟反傾銷法對于采取反傾銷措施設有重要前提,那就是要符合歐盟整體利益,但在皮鞋案上搖擺不定的態度和最后選擇延長15個月的折中方案都反映了其內部成員間分化嚴重。”王穎說。
在歐盟內部,為了保護本國制鞋企業,意大利、西班牙、部分南歐國家和新入盟國家成為運用反傾銷手段的堅定支持者,而英國以及北歐國家傾向于貿易自由化,反對濫用反傾銷措施。除了成員國內部爭議外,這一舉措也遭到了歐洲本土零售商、制鞋企業和消費者的齊聲反對。據代表2000多家歐洲制鞋企業的歐洲鞋業聯盟計算:自歐盟2006年10月對中國皮鞋征收反傾銷稅以來,歐盟市場上皮鞋價格平均上漲了10%以上。而將對中國和越南皮鞋的反傾銷措施延長到2011年,歐洲消費者和企業將損失數億歐元。英國零售商協會也批評歐盟委員會向既得利益者屈服。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徐永曾表示,以意大利為典型代表的西方制鞋產業,其主要目標市場與中國等亞洲地區所針對的目標市場有明顯的不同。前者主要針對的是中高端市場,后者則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場。
盡管產品并不直接競爭,但是一紙反傾銷稅令確實給中國出口產品造成了極大的影響。以中國制鞋業重鎮溫州為例,2006年溫州出口歐盟真皮面鞋2309萬雙,此后出口歐盟數量逐年下降,2008年降至1900萬雙,而2009年1月至9月陡然下降至920萬雙。
在溫州經營鞋企的周先生說,他經營的企業對歐盟出口額已從2006年的5000余萬美元驟減至2008年的1000萬美元。然而面對歐盟延長反傾銷措施15個月的決定,周先生表示,相比于訂單流失,現在更擔心的是這一舉措對企業長遠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15個月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加上歐盟未來還有可能再次發起復審調查,企業目前很難為下一步的發展做出規劃。”周先生說。
王穎說,這一措施事實上擾亂了企業發展和產品升級的規劃,但對于歐洲這樣需求穩定的優質市場,企業還是要千方百計地站住腳,不會輕易退出。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12月22日對歐盟這一決定表達了強烈不滿,他表示中國將就此案上訴WTO爭端解決機制,并采取相應措施切實維護中國產業的合法權益。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