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品牌下一輪競技內核:創意不妨跨界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愿意為創意埋單:創意所帶來的價值是,它可以在投入極小的情況下,獲得比占有最初的市場份額理想得多的收益。據測算,僅以工業設計為例,在產品外觀的創意性上每投入1美元,就可帶來1500美元的收益。
因而,創意的熱潮在中國紡織服裝業內涌動開來。尤其經歷過市場低迷的眾多服裝品牌企業,正在逐漸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希望借創意的力量助自身"蛻變"一臂之力。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曾表示,創意是服裝產業的軟實力,要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創意生產力的發展。這種生產力是一個現實生產力,它對創意元素本身、有創意元素的組織,以及創意元素和物質生產元素的結合,都是一種推動。
有品牌,必有其品牌風格,也必有其品牌的DNA.品牌的發展過程,除了不斷在營銷等方面著力外,最終要落實在文化的表達上,落實在服裝的本源。思考未來的時裝方向,若能站在設計發展趨勢的基礎上,去思考問題的實質,就會看得更清晰,看得更遠---作為一種滋養,文化藝術是品牌不斷完善的有力支撐。今年的2009中國服裝論壇上,多位文化藝術界知名人士發表演講就此議題進行了探討。
創意始終和文化、藝術、跨界相關聯,這也是品牌下一輪競技的內核。
今年10月舉辦的2009Reach&Touch時尚創意空間集合了各領域的跨界創意概念,范圍覆蓋時裝設計、空間設計、平面設計、視覺設計、廣告設計、品牌公關、營銷策劃、趨勢研究等與產業相關的所有方面。這無疑為國內創意產業的跨界合作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范本。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中國著名時尚評論家張辛可曾表示,跨界對產品和品牌最大的益處是讓原本不相干的因素相互滲透融合,帶來創新感、文化感、立體感和縱深感。
在談到跨界的時候,中國美術學院染織服裝系主任、著名服裝設計師吳海燕表示,對于像她一樣從事設計工作的人而言,本來就在跨界。“比如,在設計的時候,我們可能會用塑料的東西。大家都知道,這塑料跟紡織完全是不一樣的。其實,在衣食住行方面,我們都可以借鑒,無非就需要一個整合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