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機業:跌宕起伏?還是峰回路轉?
跌宕起伏?還是峰回路轉?歲末,盤點2009年中國縫機業時,真不知該用什么詞來形容其發展脈絡才更為貼切。
近期,中國縫制機械協會最新公布的《中國縫制機械行業2009年前三季度經濟運行報告》中明確指出,雖然我國規模以上縫制機械企業的產銷累計同比仍是兩位數降幅,但降幅明顯逐月收窄。9月份的產銷、出口數據在最近18個月內首次呈現月度同比增長。盡管國內縫機業的整體經濟運行水平遠沒有恢復到歷史最好水平,但已逐步走出最低點。也就是說,中國縫機業基本“見底”,開始呈現企穩回升的態勢。
從步入調整期到經濟企穩,行業“寒冬”從2008年初至今,經歷了近20個月行業低潮期的困苦和磨礪。作為編輯,我認為,這段時間行業人獲得的最大收獲和變化就是———理性了。
眾所周知,任何事情都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的逐漸消退、國內外服裝機械市場需求逐漸緩慢回暖等外因,如今的中國縫機業少了浮躁和冒進,取而代之的是一種低調的理性。
行業更加理性了嗎?我僅以幾段小片段性文字加以印證吧:
片段一:今年3月初,為了解北京周邊市場情況,我隨北京重機兄弟縫紉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陳進、香港惠妮特斯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葛強等3位經銷商一起驅車前往承德。
“我不同意,他說的這個價格已經低于地區策略了,我明確告訴你是不可能的。”路途中說說笑笑的氣氛被陳進的一句話“掃興”地打斷了。隨后,手機那頭隱約傳來了解釋和爭取的話語。稍稍停頓了數十秒后,陳進接著說:“你這樣跟他說吧,關于這款機器我們堅持執行我們和總公司商定的價格策略,我們不玩價格戰。至于他要‘優惠’,你或者讓他買另外的低端品牌,或者你把流水線配置等服務免費,多給人家做設備保養,小配件就不要錢了。”
掛斷了電話,陳進略帶遺憾而又輕描淡寫地自語,“三百八十多臺,這種單子如今不算小了,但不能因為這個單子大我就讓價格,對吧?”旁邊開車的葛強也認同地點點頭。
原來,這通電話是陳進區域下的一位二級代理,遭遇了競爭對手的價格戰和客戶的“非分要求”后,來向陳進緊急求援。
片段二:8月,我按照約定的采訪時間撥通了浙江寶石集團品牌部陳紅梅的手機。“武鍵,不好意思我們在卓越效績管理培訓……”這時,她被另一公事打斷了,電話中持續“直播”了數分鐘寶石董事長阮小明慷慨激昂的培訓內容。“不好意思,阮總做培訓時間延長,我稍后回電給你吧。”聽了她說“阮總”這一稱謂(平時寶石員工私下都稱阮小明董事長為“老大”)時,以我對陳紅梅的了解,知道培訓是比較認真、嚴肅的。
接到陳紅梅的回電已是兩小時以后了。她解釋到:“行業情況不理想,‘老大’就把各項企業管理、員工技能和素質培訓等作為重要工作了,苦練內功啊。忙時不培訓,培訓為忙時啊!”
片段三:今年參加廣東省縫制設備商會換屆大會,一位企業老板主動談到:“今年中縫協從技術創新、人才培訓等方面,為引導企業發展辦了實事。”隨后,廣東商會邵力士秘書長閑聊時對我說:“明年工作很多也很重,做好展會和培訓等工作是商會明年的重點。”他又補充:“廣東省商會下屬企業不少,大多是中小企業,商會要在融資方面為企業想想辦法和跑跑腿啊!”
雖然聽起來有點“官腔”的味道,但考慮到企業真正的需要,就沖邵秘書長的實際勁兒和認真勁兒,還是很受用的。
公平市場競爭、強化企業培訓……從經銷商到企業再到行業協會,通過此次蟄伏,行業更務實,這是大家最愿意看到的——這次企穩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