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加速“服裝產業”轉型升級
2009年的溫州服裝在行業內掀起了不小的波瀾。從“名品進名店”的提出到多家溫州企業聯手打造“優衣派”,再到公共服務平臺---溫州服裝發展大廈的推出,無不彰顯出老牌服裝集群地在新的形式下謀求產業轉型升級的探索精神。
事實上,溫州服裝產業之變只是2009年中國紡織服裝產業結產業升級的一個代表。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會長杜鈺洲指出,國際金融危機從外部對我國紡織工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但從某種意義上說,它也為中國服裝產業清醒認識并著力解決行業內部結構性問題提供了契機。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無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感受到了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發展方式的緊迫性。
從統計數據看,我國紡織服裝業發展今年1月~2月進入谷底。其間,全國5萬多戶規模以上企業與上年同期相比工業總產值僅增長2.63%,增速回落13.92個百分點;紡織品服裝出口額負增長14.78%;全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負增長11.01%,企業虧損面達到25.17%;從業人員比上年末減少了49萬人。
更令人憂慮的是,產業還出現了兩極分化。近1/3的企業,約1.6萬多戶,銷售收入增長11.28%,利潤總額增長34.23%,綜合銷售利潤率比上年提高了1.6個百分點。另有4376戶企業銷售收入增長12.48%,利潤總額增長54.92%,平均利潤率達到17.41%。而近2/3的企業,約3.4萬戶,處于虧損或虧損邊緣。其余的12644戶企業,銷售下降23%,平均利潤率為-9.26%。
決定企業抵御風險能力的不是規模,而是增長方式,是產品結構。杜鈺洲表示,近年以來,中國紡織服裝業認真落實中央關于“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推動紡織服裝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取得了明顯效果。
一是生產增速持續回升,今年3月~7月紡織工業產值累計增速分別達3.65%、4.26%、5.21%、6.44%、6.84%,產銷基本穩定,產銷率達97.51%。
二是在國際市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紡織品服裝出口到6月累計下降10.87%,但比2月底降幅收窄3.91個百分點。
三是內需對行業增長發揮了更大的拉動作用。規模以上企業1月~2月內銷交貨值增長6.63%,3月~7月累計內銷增速分別為7.8%、8.57%、9.42%、10.72%、11.14%。
四是固定資產投資逐月回升,從4月開始正增長,6月增幅已達6.35%。
五是行業效益逐月回升,1月~5月規模以上企業利潤同比雖有所下降,但利潤降幅收窄到了-0.14%,其中3月~5月利潤總額同比出現5.06%的正增長。
六是行業的增加值增速逐月回升,2月~7月累計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別為5.8%、6.1%、8.2%、7.4%、8.2%、8.5%,這說明質量效益在不斷提高。
杜鈺洲強調,中國紡織工業從大國走向強國,雖面臨著歷史機遇,但也有一些不容忽視的困難。當前最突出的困難是傳統的粗放發展方式積累的結構性矛盾還未得到根本解決。“形勢讓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只有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結構調整推動發展方式的徹底轉變,才是我國紡織工業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的最佳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