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媳婦繡出致富道路上的“致富鞋”
浮山縣東張鄉辛璧村農家婦女崔亞梅,把千層底布鞋做成了品牌,做出了規模,把布鞋變成了通往致富道路的“致富鞋”。
1983年,崔亞梅從浮山縣響水河鎮仁彰村嫁到辛璧村,是村里出了名的巧媳婦,剪紙花、捏花饃、針線活,樣樣都干得精致靈巧。俗話說,“靠山吃山”。東張鄉是一個鐵礦資源豐富的大鄉,這里的村民基本上都是以礦為生,崔亞梅的丈夫也在礦上務工。2004年的一天,其外甥腳上一雙180元錢的布鞋吸引了她。她想,礦產資源是有限的,不能一輩子依靠它生活,如果自己做出的布鞋也能賣出去,那不是找到了一條現成的致富路嗎?在和丈夫合計一番后,2004年10月,她走上了艱辛的創業路。
萬事開頭難。創業之初,崔亞梅先后到臨汾、運城等地布鞋生產廠家學習取經,得知做鞋用的布料都是從江浙一帶進貨時,她便和兒子到那里選購布料,設計式樣。遇到滿意的款式,她就仔細觀察,熟記于心。經過反復的揣摩試做,崔亞梅終于做成了自己滿意的布鞋。
功夫不負有心人。崔亞梅做出的布鞋剛上貨攤就吸引了很多顧客。2005年春,在丈夫的支持下,她用賺來的8000元錢添置了3臺設備,并吸收了周圍50多名農家婦女就業。在她的傳授指導下,許多婦女成了技術骨干。隨后,她又租了兩間門面房,擴大了布鞋加工規模。如今,崔亞梅的鞋店每年可加工布鞋2000余雙,創收12萬元,產品遠銷北京、廣州等各大城市,大有供不應求之勢。這些出自普通農家婦女之手的布鞋,不但填補了當地布鞋市場的空白,更為周邊婦女帶來了不菲的收入。
2009年,面對金融危機的寒潮,崔亞梅的生意反而更加紅火,她還注冊了自己的品牌——堯山足健手工布鞋。在她的鞋店,看不到土里土氣的布鞋,而是一雙雙款式新穎、美觀大方的運動鞋、休閑鞋及女式布靴。在接到許多大城市的訂單后,她又抓住時機,在浮山、翼城縣城新開了兩家分店,吸收了200多名婦女加入這一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