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鞋機產業:大浪淘沙 優勝劣汰
2009年剛剛遠去,鞋機行業回首看到的更是汗水、淚水裝飾的掙扎道路。雖然,在2008年,鞋機行業受制于成品鞋訂單不景氣的原因已經在下滑,但是在2009年,持續地低谷拖垮了大量的鞋機企業。因為訂單一直在欠缺狀態,鞋機內部的爭奪與競爭猶如火上澆油,更加慘烈。回顧2009年很多鞋機老板用了一個詞來總結——艱辛。很多鞋機企業艱辛掙扎后,無奈倒閉了;堅持下來的企業仍然在艱辛地繼續下去。
制鞋機械專家王國權先生
大鵬鞋機的負責人鄧洪國先生也表達了他對于2009年鞋機企業處境的看法。他說:“2009年,中國鞋機企業處境艱難。生產單位壓縮生產規模,減少作業人員;沒有完成分銷渠道的單位,自營店面或營銷網點撤退;銷售情況變得惡化,很多企業對于鞋機的購買提高了條件。”
可以通過一組數據來看中國制鞋機械行業2009的艱難處境:倒閉的企業有10%左右,大部分企業業績同比下滑20-30%,只有3-5家企業在2009年同比穩住了銷售業績。
艱辛與艱難定位了2009鞋機市場。鞋機市場具體情況如何,企業為什么艱難呢?行業里的鞋機專家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大浪淘沙 只剩智者
制鞋機械專家王國權先生給筆者詳細分析了2009年鞋機企業的情況。10%的倒閉鞋機企業大多出現了如下狀況:其一就是鞋機企業成立比較晚,在市場存在的時間集中在5-8年,正是一個半新不老的角色。因為成立較晚,鞋機企業沒有站穩腳跟,很關鍵的是客戶資源有缺陷。在金融危機的襲擊下,有限的客戶一旦下單不足甚至停止下單,這些鞋機“后輩”們,只能是樹倒獼猴散。其二便是鞋機企業不幸遇到大客戶倒閉,跑路等情況,資金鏈突然中斷,其他籌集資金的方式又走不通,于是也倒下了。
很多鞋機同比下滑20-30%。這種情況在業內已經是非常不錯的成績。他們普遍成立較早,客戶關系較為牢固,而且深深扎根于鞋機行業,即使出現業績下滑的情況,也不至于虧損。因為成立時間比較早,鞋機企業負責人對于該行業投入多,感情深,不會輕言放棄。
業績比較穩定的鞋機企業能夠笑看2009年,多是因為生產行業里的冷門產品。因為產品比較偏僻,競爭者較少,讓他們免除了其他同行的擠壓,得以穩定市場。生產特殊縫制設備的企業,以及創新能力突出的福建幾家鞋底機器生產企業正是受益于此。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