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教育職業化探討
學生設計得不到發揮,作品難以轉換為產品;企業抱怨大學生理論和市場脫節,是千里馬難尋還是伯樂難遇?
服裝大省的人才困惑
“江蘇是服裝教育大省,每年有很多相關畢業生畢業,同時,江蘇又是我國服裝大省,每年服裝產量全國領先。兩樣發展要素江蘇全有,為什么江蘇品牌建設沒有別的地方好?這非常值得大家思考。”近日,江蘇百芙倫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薏在接受《服裝界》記者采訪時表示。
她告訴記者,作為企業家,她對目前行業存在的服裝人才職業化教育以及新人培養問題深有感觸。
自從百芙倫品牌被雅鹿收購后,加快了發展步伐,企業對服裝設計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但從目前公司招聘的設計師個人能力來看,還遠遠達不到公司的要求。
據江蘇省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郁冰介紹,經過多年的發展,江蘇服裝行業的整體規模和檔次在提升。現在的江蘇服裝企業開始由關注產品質量轉向關注產品設計和品牌營銷。“但高級設計人才的缺乏嚴重制約了產業升級、品牌提升的步伐。”
有關資料顯示,每年全國服裝專業學生有50%轉行,而與此同時,服裝企業卻在說人才嚴重匱乏。學生設計得不到發揮,作品難以轉換為產品;企業抱怨大學生理論和市場脫節,雙方把矛盾源頭都指向學校,認為學校沒有培養出它們所需要的人才。
是千里馬難尋還是伯樂難遇?
“為什么校企合作達不到預定的效果,進行不下去,不是學校不對,也不是企業不對,而是選擇的理念不對。”在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朱建軍看來,“作為服裝產業鏈中重要環節的服裝職業教育,應該考慮如何及時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模式,來適應現代服裝企業多元化的人才需求。”
因為,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服裝企業的運行機制也變得越來越靈活,生產與經營模式變得更加多元化,企業的人才觀念和用人機制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大賽搭建交流平臺
據郁冰介紹,近年來,為了進一步提升江蘇服裝品牌的設計水平,培養一批優秀服裝設計人才,江蘇省服裝協會舉辦了設計師培訓、設計大賽、十佳設計師評選等一系列活動。一大批服裝設計師在江蘇國際服裝節舞臺上不斷的成長、發展、提高,成為一支引導“時尚江蘇”的設計力量。
2010年,本著加強產業發展與教育互動,讓專業融入產業,讓教學融入企業,培育及鼓勵新一代設計新秀,搭建發揮年輕設計師創作才華、提升的自身價值的平臺,挖掘儲備服裝品牌發展所需創新人才,進一步提升“品牌江蘇”和“時尚江蘇”的含金量,江蘇省服裝協會將攜手江蘇百芙倫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百芙倫杯”江蘇省服裝院校設計新人大獎賽。
“本屆大賽旨在推出設計新人,使學校教學更加貼近市場、取消概念化務虛。”江蘇省服裝設計師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諸藝萌表示。
為此,本次大賽從服裝企業對設計人才的實際需求出發,將大賽設計主題與百芙倫品牌產品開發主題相結合,引導參賽設計師走近市場、走近品牌,用自己的創新設計詮釋百芙倫女裝品牌主題。
同時,大賽組委會還將組織與大賽關聯的一系列活動,幫助參賽選手更好地了解百芙倫品牌的文化理念、消費定位、品牌風格,加深對品牌主題產品設計的理解。
在大賽組織實施的過程中,大賽組委會辦公室、百芙倫品牌設計專家、指導教師將給予參賽設計師最直接的專業設計指導,努力營造一個設計研討、學習、交流的平臺,以此推動江蘇省服裝教育教學與品牌企業的產品開發、設計人才培養相結合。
據諸藝萌介紹,與本次設計大賽同時啟動的還有《我了解或理解、認識的百芙倫品牌》征文、百芙倫服裝搭配比賽、設計沙龍活動等活動。
“舉辦相關配套活動,就是要加深參賽選手對百芙倫品牌文化及產品風格的了解,給與參賽設計師職業技能的實戰學習交流的機會,傳遞給參賽設計師更多的職業設計概念和理念,使之對將來從事的職業道路有進一步的認識,明確學習努力方向和目標,達到培養新人的目的。”諸藝萌說。
校企合作促雙贏
“目前,國內的服裝設計大賽有很多,大多以創意為主。設計出來的作品,服裝企業不能采用,與服裝教育的方向也有很大偏差,只注重藝術美感,不注重實用。而本次大賽的形式非常好,與產業需求、現階段的教育理念完美結合。”對本次設計大賽的舉辦形式,朱建軍非常認同。
在他看來,“服裝職業教育,學生職業素養比職業技能更重要”。這次大賽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學習中實踐,體現了現代服裝教育的理念。
“服裝教育問題,學校關注,企業更關注,因為企業需要實用型人才。企業的關注對學校來說是非常好的事情。”南京藝術學院服裝學院陳飛教授對這次大賽舉辦有著更為深刻的認識。
因為本次大賽是她與百芙倫公司合作的一個延續和放大。
陳飛認為,這次大賽是一個非常實際的大賽,以產業發展、企業需求和服裝教育為切入點非常好。所以學校對這樣的大賽也非常重視,不是簡單的把大賽的設計主題拋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操作,而是有專門的指導老師監督學生的每一步操作流程。為了讓學生設計出實用性服裝,學校讓學生到市場上對消費者進行調查,同時把企業的設計師請來給學生講品牌定位、品牌故事、品牌文化等,讓學生在了解企業實際需求的基礎上去設計。
她表示,在學校教育的過程中,實用性的企業活動的舉辦,讓學生參與其中,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甚至很多不是設計專業的學生也積極參與到大賽中來,并獲得不錯的名次。”
同時,她認為,大賽設立“杰出育人獎”、“最佳導師獎”對老師也是一個促進,培養優秀的學生就必須要有優秀的老師。如果老師的知識結構不完整,輔導學生就會存在問題。“這個大賽看上去是學生參與的大賽,其實老師對品牌的理解和認識也已經融入到學生的設計作品中去了。”
“表面上來看,這次大賽是一個企業和一個學校的合作,其實學生面對的不僅僅是一個百芙倫,他將面對很多品牌,以后在他與企業合作的過程中將會更游刃有余。學生在以后找工作的過程中也更有信心。”陳飛表示,與百芙倫的合作讓學校找到了一個產學研相結合的方法。
她告訴記者,通過與百芙倫合作,現在已經有很多品牌尋求和學校合作。“希望這次大賽能為江蘇培養出更多、更好的設計師,把江蘇品牌做到更好,讓‘品牌江蘇,時尚江蘇’更為響亮。”
談到舉辦本次大賽的初衷,王薏表示,“舉辦本次大賽就是要把公司設計師的實際工作經驗傳授給參加的選手,讓他們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走彎路,更容易融入企業。”
在她看來,設計師能力和企業需求的矛盾雙方都要反思,企業家應該給新招的設計師自由發揮的空間,并告訴她們由理論到實踐轉變的辦法。“企業有方向,設計師有方法,通過參與大賽,學生就會找到未來發展的發向和方法。”
“當然舉辦本次大賽對企業來說,收獲也非常多。”王薏告訴記者,學生本身就是百芙倫品牌的主要消費群體,她們非常喜歡這個品牌。在參加大賽的過程中,學生能對品牌有進一步了解,品牌的知名度也得到了相應提升。
經驗表明,學生需要學校培養,也同樣需要企業培養,并不是說學校把人才培養好了,企業就可以直接拿來用。學校培養其基礎性、理論層面的東西,企業培養其能力和從業方面的知識。企業只有在繼續培養畢業生后再有側重的用其所長。
同時,學生就業后也應該是抱著繼續學習的態度,從企業最基礎的工作做起,注重企業文化和理念的學習。
只有這樣才能使設計人才培養教育工作,逐步與產業發展的節奏相吻合。而“百芙倫杯”江蘇省服裝院校設計新人大獎賽的舉辦,給中國服裝產學研創建了一個新模式。(A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