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發展中國家棉紡發展現狀
印度:發展勢頭放緩
印度紡織規模僅次于我國,近幾年發展很快。到2007年底,印度紡紗能力達到3750萬錠,各種織機193萬臺,紡織工業從業人員3500萬人,大中型企業約1200家。
目前,印度紡織業發展遇到較大困難。2006年以來,印度盧比對美元快速升值導致出口競爭力下降,出口增速大幅下滑,2007年年中出口甚至出現了負增長,再加上棉花價格不斷上漲,印度紡織工業高速發展勢頭開始剎車。2008年,面臨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11%~12%通貨膨脹率的影響,印度紡織業目前也進入冬季。然而,憑借其快速增長的國內需求,隨著未來世界經濟形勢的好轉,印度紡織工業重回發展的快車道是可以預期的。
印度棉紡織業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首先,具備原料優勢。印度是世界第二大產棉國,估計今年棉花產量達到530萬噸,占全球的19%。其次,印度棉紡工業技術水平較高,多年以來,通過和世界著名的紡機生產商合作生產,如德國的Truetzschler,瑞士的Rieter,德國的Zinse,Suessen,意大利的Savio,日本豐田等,大大提升了印度棉紡機械制造水平。同時印度紡織企業具備良好的管理水平和質量控制能力。
印度紡織工業發展目標為:在2011~2012年度工業產值達到1100億美元,其中出口500億美元,占國際市場份額從目前的4%提高到2012年的7%.為了達到以上目標,印度紡織工業計劃到2012年新增430億美元的投資,其中,紡紗109億美元,織造90.5億美元,針織23.8億美元,印染后整理121.4億美元,服裝95億美元,化纖21億美元。
按照印度第11個5年計劃(2008~2012年),紡紗行業還需要新增2900萬紗錠(含800萬~900萬錠改造),這意味著一年要增加500萬錠。
印度尼西亞:紡織業將投資51.9億美元
印尼現有紡錠800萬錠,各類大中型紡織服裝企業約4000家,年產值約120萬億印尼盾(約合1000億元人民幣).近年來,印尼紡織服裝出口以年均12%的速度在增長,預計2010年印尼紡織服裝出口將突破140億美元。在紡織服裝出口中,服裝類占出口總額近一半。印尼紡織品主要出口美國、歐盟及日本。
目前,印尼紡織業面臨的主要困難有紡織機械設備落后、老化嚴重,機齡20年的設備占全部設備的20%,機齡10年的占60%,效率低下,競爭力不強。除此之外,印尼紡織企業還面臨融資困難、融資成本高、制造業成本高等問題。現在,印尼燃油價格、電價等主要能源價格處于較高水平。
近年來,印尼政府正在采取多種措施如更新機械設備等來振興紡織業。印尼政府計劃在未來3年內對紡織業擴大投資51.9億美元。2004年外國投資印尼紡織工業的金額為1.655億美元,而2006年已增加至4.18億美元,猛增252%,顯示了印尼紡織工業良好的前景。目前印尼政府正在積極探索更具支持性的財政、貨幣和勞工政策,以吸引更多的外來投資。
越南:再建11個紡織服裝工業園
越南國民經濟已連續10年保持較快增長,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屢創新高,現為東南亞國家中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外商普遍將越南視為開拓東盟市場的重要基地之一。
越南現有2000多家紡織服裝企業,約300萬紗錠,織布機2000臺,針織機550臺。純棉紗及混紡紗年產10萬噸,縫紉及刺繡線年產1500噸,腈綸年產3000噸,面料年產2.5億平方米,針織產品年產5000萬件,毛巾年產1.5億件。目前,越南服裝業發展較快,而紡織業發展較慢,60支以上紗線均需大量進口。受內外部金融危機的影響,目前大量紡織企業停產或半停產。
許多紡織企業存在設備老化、工藝落后、專業化程度低、質量控制不到位,出口產品附加值較低等問題。棉花、坯布、印染原料等大量原輔料均需進口。
越南政府計劃到2010年建成11個紡織服裝工業園。到2010年,目標年產皮棉8萬噸,各種紗30萬噸,成品綢緞14億平方米,針織產品5億件。出口額100億~120億美元。吸收勞動力400萬~450萬人。使國產原輔料滿足出口紡織品服裝需求的比例達到75%以上。
巴基斯坦:棉紗庫存大增
紡織業作為巴基斯坦的支柱產業,占其GDP的8.5%,占整個制造業的比重高達46%;紡織從業人數1800萬人,占制造業就業人口的40%;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60%以上。巴基斯坦為世界第四大棉花、紗和布生產國,紗和布的出口量在世界上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三(2005年統計).
目前巴基斯坦紡織工業結構為1200萬紗錠(其中50%是近5年裝備的)、24000臺無梭織機,6000臺噴氣織機、300000臺自動織機、18000臺針織機、450000臺縫紉機。
近年來,由于勞動力成本增高、能源緊缺以及國內外政治因素影響,巴基斯坦棉紡企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困境,特別是今年受全球經濟發展減緩的影響,巴基斯坦棉紡主要出口市場歐美的訂單嚴重下降。盡管自身有充足的原棉供應優勢,但苦于沒有市場,使得棉紗庫存大增,棉紡企業的生存非常困難,預計明年形勢也極不樂觀。
孟加拉:紗布供應缺口大
孟加拉服裝加工能力強,出口規模較大,但紡織產業鏈結構失衡。服裝企業要獲得當地原產地證,須使用不少于70%的當地原料,服裝加工企業經常因面料供應跟不上而導致交貨延期。據孟加拉成衣制造及出口商協會統計,孟加拉目前尚有超過20億平方米的面料缺口需要填補,2008年缺口甚至超過30億平方米。
坯布、紗線等原料供給同樣不足。孟加拉布產量每年幾乎均有兩位數的增長幅度,但由于市場需求旺盛,僅能滿足50%左右的需求。孟加拉紗產量目前約為30多萬噸/年,占需求量的40%左右,每年有40多萬噸缺口。為縮小供需缺口,孟加拉國在未來將投資或吸引外資建立一系列的紡紗織布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