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嶺鞋業在夾縫中增長11.88%
面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溫嶺市5000多家鞋企夾縫中謀生存,求發展。據溫嶺市鞋革業商會下屬的城東、城北、澤國、橫峰、大溪、溫嶠鎮(街道)六個分會統計,2009年鞋業產值達到252億元,比2008年的225.3億元增長了11.88%。
其中規模以上企業325家,產值114.7%,比2008年的92億元增長24.7%。據臺州市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數字統計,2009年該市鞋業出口總額8.2億美元,與上年同期持平。
溫嶺鞋業能在夾縫中生存和發展,一是得益于定位準確,從低檔鞋逐步走上低中檔相結合之路。國際金融危機使民眾消費水平降低,而溫嶺的注塑(澆注)、冷粘低價鞋被民眾所接受。溫嶺鞋銷往140多個國家和地區。
二是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工藝技術不斷改進。過去的注塑(澆注)工藝逐步被冷粘代替。不少企業建立了研發中心,檢測中心,鞋的工藝得到很大的提升。過去的“橫峰禮拜鞋”的代名詞已進入歷史博物館,溫嶺人現在也穿溫嶺鞋子了。該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對鞋企產品抽樣檢查合格率在99%以上。
三是大力倡導品牌戰略。在產品質量提升的同時,區域品牌也得到加強。2007年、2008年溫嶺分別被國家有關部門評定為“中國鞋業生產出口基地”、“中國鞋業名城”之后,去年11月份,澤國鎮又被授予“中國民族鞋業之鄉”稱號;城北街道打造了臺州市級運動鞋商標品牌基地,臺州博洋鞋業的“匡威之星”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及浙江省著名商標。到2009年底,該市共有國家出口免驗企業1家、中國馳名商標4個、浙江省名牌4家、浙江省著名商標7家。以福得隆鞋業、青蘋果鞋業、紅孩子鞋業為代表的企業自主品牌在全國打響。運動鞋、女鞋、童鞋生產基地也在逐步形成。
四是銷售網點不斷完善。據不完全統計,該市上萬個代理網點分布在各省市,零售商更是不計其數。從而形成了龐大的全國銷售網絡。制鞋企業經過長期的市場磨煉,一支由3萬多名具有一定專業和推銷經驗營銷人員組成的營銷隊伍,長年累月奔波在各地,使溫嶺的產品銷售長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