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鞋革企業演繹絕地反擊戰
鞋革行業曾經是我區經濟的龍頭老大,今天依然是我區支柱產業。2003年鞋革行業曾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三分之一,2005年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2006年總產值110億元,2007年達到了前所未有的111億元,2008年鞋革行業總產值96億元,只占全區工業總產值20%左右。2009年上半年,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鞋革企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困境。經過我區企業的奮力拼搏和政府部門的悉心服務,鞋革企業的信心被重新樹立起來,下半年鞋革企業演繹了絕地反擊戰,一舉奪回了市場,實現全區鞋革行業工業總產值95億元,出口交貨值18億元,基本與上年持平。
2009開春,困難接踵而至
2009年,是鞋革行業最艱難的一年,受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蔓延、歐盟反傾銷延長、俄羅斯封市場及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措施等影響,我區鞋革行業,特別是鞋類出口企業受到嚴重打擊。
俄羅斯是我區鞋類企業出口的重要通道,特別是切爾基佐夫市場,是我區許多鞋類企業出口的“大本營”,并且在該市場設有分公司。該市場稍有風吹草動,都會影響我區許多鞋類企業的生存和發展。2008年9月11日,俄羅斯最高檢察院調查委員會突擊檢查切爾基佐夫市場,查封貨物倉庫,查抄沒收貨款。此次行動涉及我區企業40余家,造成我區企業總損失5個多億,最多的3000多萬元,最少的也有幾百萬元。該事件后來被稱為在俄華商的“9.11事件”。然而事情還沒有結束,2009年6月29日,俄方進一步加大對“灰色清關”的打擊,以衛生不達標為名采取無限期關閉切爾基佐夫市場。此舉給我區許多企業帶來巨大損失,使企業資金鏈受到直接影響。有些企業原來沒有銀行貸款,變成了貸款戶、負債戶,有幾家企業退出俄羅斯市場,轉行或轉作內銷產品。國外商人乘機撈一把,紛紛提高大市場周邊店鋪的租金。
俄羅斯市場的沉痛打擊還沒有消褪,歐盟反傾銷又來了。歐盟是溫州鞋類出口的第一市場,占全國出口總量的四分之一,歐盟對我國皮鞋征收16.5%的反傾銷稅,造成真皮鞋出口減少,合成革鞋出口增多,附加值、利潤降低,對我區鞋革企業的發展造成了長時間的影響。
此外,由于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加深,國外企業紛紛采取減員等措施,居民收入減少,影響購買力。國外經濟蕭條,使用原有的庫存物質,減少進口,因而影響鞋類進口數量。以浙江鑫彩鴻鞋業為例,2008年產值達2億元,2009年只有1億多元,下降近50%。
設備閑置 企業停產半停產多
去年上半年,我區鞋類企業設備閑置、企業半停產或停產現象增多。區鞋革協會秘書長何國良說,開春后,協會上門走訪了50多家出口企業,電話了解了27家出口企業,發現60%的企業未開工,或開工不生產,放了開業的鞭炮,老板又關門回家了。
到了正月半,開工的企業還不足一半,開工的企業工人到不齊,開工后訂單少,生意不忙。以浙江鑫彩鴻鞋業有限公司為例,該公司2008年度8、9條生產線滿負荷運轉,月產40多萬雙鞋,而2009年開春后,只有4條生產線在運轉,每月產鞋不到20萬雙。到了第三季度,我區的鞋革行業才有所好轉,負增長減少,但增長仍緩慢,從第一季度和1-10月份國稅與地稅統計比較來看(見表格),下降幅度呈逐步縮小趨勢,形勢進一步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