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鞋服產業獲扶持,上市鞋企有望受益
中國鞋網2月24日訊,記者日前獨家獲悉,《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的意見》目前已通過國務院審批,近期有望公布。據了解,作為國家層面首次出臺的體育產業政策,體育賽事活動等將成為政策扶持的主要內容,因此或將成為體育產業中的最大掘金點。
增速將高于15%
“我們非常看好國內體育產業的發展。” 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濤表示。“西方發達國家人均擁有200元以上品牌運動鞋的數量是3至3.5雙,美國已經達到了5雙,但國內現在人均占有率還不到0.5雙,其中巨大的增長空間可想而知。”張濤表示,現在安踏已經贊助了多個體育賽事,但未來的發展仍將專注于體育用品市場,并希望能做大上市。“按照國內市場規模,企業間實質性的競爭應該還有段時間,現在應該是共同把‘蛋糕’做大。”張濤表示,2010年我國體育運動服裝市場的銷售收入即將突破90億元,而研究結果顯示未來我國體育用品市場每年的增速不會低于20%,而體育產業的增速將不會低于15%。
賽事運營將是最大掘金點
“應該說體育產業鏈的每個環節都存在巨大機遇,但作為核心而言,體育賽事的投資前景最為看好。”從最初的體育節目制作、體育賽事運營到現在的體育娛樂有限公司,作為國內體育產業的資深人士阮偉正在全力打造國內第一家傳統武術職業賽事聯盟——中國武術職業聯賽(WMA)。
“真正成功的市場化運作需要從賽事的規格、規則制度以及策劃推廣等方方面面都充分考慮到市場需求并與之結合起來。”前奧運冠軍,現樓云綠城文體發展有限公司總裁樓云表示,在市場化的運作過程中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但一定要本土化操作。
相關統計顯示,美國NBA籃球賽事2008/2009賽季的電視轉播權收入約為9.25億美元,占到了總收入的29%,與門票收入一起成為NBA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而電視的傳播讓NBA品牌突破了賽場和地域的限制,擴張到了全世界。事實上,在中國市場,NBA每年都能獲得上億元的收入。
相關上市公司有望受益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體育用品制造基地。2009年1月至11月,我國體育用品制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4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6.29%;實現利潤總額19.7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6.90%。
專家表示,體育設備用品制造這一領域相對而言市場化程度較高,隨著體育產業的發展,這一領域有望率先出現更多的上市公司。事實上,如果算上李寧、安踏、匹克、特步、361度等一批在香港上市的企業,我國體育服裝用品上市企業已初步形成規模。
分析人士表示,在體育產業的高速成長中,賽事運營等主體產業的企業應是最主要受益者,體育用品設備制造商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帶動。
事實上,從國外經驗來看,很多足球俱樂部都已上市,而體育俱樂部IPO和再融資除了使其資金來源更為穩定,不受贊助商制約之外,更重要的是球迷與股東可以融為一體,俱樂部可以獲得廣大股東的認可而提升品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