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東陽經濟發展綜述
龍騰虎嘯;臘盡春回。全年完成生產總值248.8億元,同比增長9.1%;財政總收入25.6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5.2億元,同比增長11.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8.2億元,同比增長15.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3.7億元,同比增長14.2%,其中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65.3億元,同比增長11.8%;外貿出口總額10.7億美元,同比增長5.9%;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19955元,同比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10039元,同比增長11%。其中GDP增幅自2004年以來首次高于金華市平均水平;地方財政收入、限額以上工業投資、農民人均純收入3項指標增幅位居金華市第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外貿出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限額以上投資額4項指標增幅位居金華市第三。我們手捧一組令人振奮的數據,欣喜地送走了危機重重的農歷己丑年,迎來了充滿生機的庚寅年。這組沉甸甸的數據,充分表明我市經濟在抗擊金融危機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陽光總在風雨后,眩目的彩虹讓人激情勃發。虎年年初,回眸過去的一年,全市上下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經濟發展留下了一道道鮮明的印記。
危機當前樹信心
2008年年中,全球金融“海嘯”奔騰而來。我市民營企業眾多,外貿依存度高。大洋彼岸經濟巨頭的一個“噴嚏”,幾乎在同時就讓東陽的經濟主體感受到了陣陣涼意。
市委、市政府決策層敏銳地意識到:這場歷史罕見、沖擊力極強、破壞范圍很廣的全球金融危機深不見底,2009年東陽經濟面臨的挑戰將異常嚴峻,前所未有。金華市委常委、東陽市委書記張仲燦,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曉等領導帶領有關職能部門負責人深入調研,了解實情,商討對策。在集中全市干部群眾的集體智慧后,市委十三屆五次全體(擴大)會議確立了2009年全市經濟工作的主基調:保穩促調抓落實,努力在推進經濟建設上有新的突破。
危機之年,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信心就是力量,信心就是希望。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的大環境下,東陽經濟社會發展正面臨著六方面的機遇:宏觀政策調整、企業運行成本明顯下降的機遇;東陽經濟社會發展出現新一輪增長前期的機遇;東陽人心逐步得到凝聚、發展氛圍逐步濃厚的機遇;對外形象有所改善的機遇;交通條件等基礎設施得到重大改善的機遇;東陽在浙中城市群中的地位可塑性還很強的機遇。這向全市人民傳遞了一個強烈的信號:機遇與挑戰交織,但機遇大于挑戰;東陽經濟社會正面臨著難得的實現奮力追趕的重大機遇。
為凝聚人心,提升發展信心,我市適時組織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東陽人文精神大討論。大討論表面上是務虛的,本質上卻是務實的。貫穿全年的這場大討論,不僅提煉出了“崇文重教、大氣包容、精工善藝、創新圖強”這一與時俱進的東陽人文精神,還使每一個參加討論的人都接受了思想洗禮,許許多多的東陽人靈魂深處受到觸動,并轉化為創業創新的具體行動。野風集團加大了回鄉創業步伐,對東陽生產基地的投入不斷加大。新辦的康吉爾藥業有限公司已完成基建和設備安裝,正在著手進行GMP認證;野風新材料公司已投產的釩氮合金項目前景看好;野風塑膠公司呈現出勃勃生機,產能不斷提升;老牌的野風藥業有限公司業績蒸蒸日上。全市一批中小企業家富而思進,爭創新業。
組合出拳抗危機
面對全球金融危機,我國迅速出臺了應對危機的一攬子計劃。市委、市政府快速響應,審時度勢,及時制訂出臺了《關于建立政府特別獎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快工業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發展商貿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激勵措施,狠抓各項政策落實。
工業是東陽經濟的立身之本。市委、市政府堅定不移地實施“一主多元”“興工強市”戰略,以“東陽人經濟回歸工程”為主抓手,狠抓工作落實。牛年新春上班第一天,我市就召開經濟工作會議,并確定了37個重點技改項目;第二天,張仲燦、陳曉等四套班子領導走訪企業,了解節后開工情況;隨后,我市成立8個區域聯絡組,主要領導分組帶隊,北上南下,聯絡在外的東陽籍實力企業家,動員有意向的企業家回鄉創業。年中,我市相繼舉行“東陽人經濟回歸工程”推進落實和鎮鄉街道推進工業經濟發展等專題會議,進一步強化始終堅持工業強市不動搖、牢牢抓住工業投入不放松的理念,加大對各項工作的落實力度。在家鄉人民和相關政策的感召下,在外東陽籍人士(企業)回鄉創業的積極性、主動性進一步增強,東陽人經濟向東陽本土經濟轉化的熱潮逐漸形成。2009年2月,廣廈明凱照明項目舉行奠基儀式,張仲燦、陳曉、蔡志成、王正明等四套班子領導親自參加,通過加大投入加快建設,這家企業的多幢廠房目前已結頂;隨后,由康恩貝集團投資的健康產品產業園項目正式簽約落戶城北工業新區,該項目一期計劃投資8000萬元,又是一個大型回歸項目。僅去年一年,全市共有23個“回歸”項目開工建設,37個“回歸”項目簽約。與此同時,本土企業也加大了投入,加快轉型升級,如橫店集團、花園集團等掀起新一輪大投入、大發展熱潮。去年6月,由中核集團與橫店集團強強聯合成立的中核蘇閥橫店有限公司正式投產;經過4個月的努力,兩家億元企業,橫店集團下屬企業太陽能事業部電池片廠和花園集團旗下的浙江昌興銅業有限公司相繼建成投產,創出了牛年超常規發展的步伐。在危機之下的2009年,全市投資力度不減反增,新增規上企業117家。
建筑、木雕、影視旅游等特色經濟是東陽的金名片,也是東陽經濟在危機下企穩回升的關鍵所在。在金融危機下,我市建筑企業更加意識到轉型升級的重要性,更多的企業開始從單一的房屋建筑向國家重點投資的路橋、市政、園林等多專業方向發展。全年共有46家企業通過主項升級或增項升級,升級資質52項。以轉型升級為主線,我市建筑企業不斷創新管理舉措,全年完成建筑業總產值746.3億元,同比增長16%;新承接業務合同額887.6億,同比增長18%。更難能可貴的是,我市建筑企業積極實施“走出去”戰略,從國際市場上承攬了5.7億美元的工程,2009年已完成超億美元的工程。我市建筑業總產值、一級以上資質企業數已雙雙躍居全國縣級市第一名。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下,通過制定政策引導、打造木雕產業園區平臺、舉辦木雕竹編工藝美術博覽會、加大龍頭企業和木雕專業市場培育力度,加強木雕人才培養和品牌建設,東陽木雕產業取得了較快發展。繼“東陽木雕”成功注冊為證明商標后,去年7月,我市又先后被命名為“中國木雕之都”和“全球木雕產業合作基地”。東陽世貿城木制工藝品市場成功轉型升級為“中國木雕城”后,致力打造中國最大的木制工藝品集散地,打造中國最大的木雕(紅木)家具集散地,實現了華麗轉身。橫店、南馬等地的木雕(紅木)家具產業越做越大。去年舉辦的第四屆中國(東陽)木雕竹編工藝美術博覽會,吸引25萬人次參觀,現場成交額和訂單量分別比上屆增長60%和70%。木雕產業已在推動東陽經濟發展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為加快旅游經濟強市建設,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持續推進旅游經濟強市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文件,使政府在規劃產業布局、推進市場運作、完善基礎建設、引導產品開發等方面的主導作用得以充分發揮。我市按照加快構建“南中北聯動,文化旅游融合,商貿旅游共榮”的“一軸三區”大旅游發展格局的要求,對《旅游發展總體規劃》進行了修編,強化了旅游項目建設,政企聯手拓市場,全年共接待國內外游客627.07萬人次,同比增長9.95%;實現旅游收入36.43億元,同比增長11.47%。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