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服裝業對外來產品實行強制性標識制度
根據意大利媒體的報道,中歐就輸歐紡織品滯港問題達成協議后,意大利行業組織和企業家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主流的觀點認為,中歐達成的新協議是一個積極的協議,有關配額的爭論應該就此告一段落,意大利紡織服裝業下一步努力的目標是爭取對來自歐盟以外紡織服裝產品實行強制性原產地標識制度。
意大利紡織聯合會主席澤尼亞表示,協議對紡織服裝行業來說是個好消息,但若想建立一個真正自由公平的市場,最重要的途徑是建立強制性原產地標識制度。意大利全國時尚協會主席伯塞利也指出,配額措施只能作為一個短期的策略,而作為中長期策略則需努力實現原產地的透明化和建立地中海沿岸國家在紡織服裝領域的合作機制。
歐洲紡織協會主席特隆科尼也對協議的達成給予了積極評價。他說:“重要的是6月協議沒有被推翻,并且所有的問題都在很短的時間內得到了解決。目前除還有一些具體細節需要澄清外,我們應強調的是,歐洲生產者為達成協議做出了很大的犧牲。為此,那些因協議而得利的營銷商應該相應地在原產地標識問題上做出讓步。”
意大利紡織企業家圭多(“Brooksfield”和“CottonBelt”品牌的擁有者)表示,非常贊同放行中國滯港產品。他認為,市場自身具有選擇性,如果消費者買不起20歐元以上的襯衫那么他們當然會買中國的產品。歐洲應保留高檔產品市場,其余的市場可留給中國企業去做。還有一些紡織廠商指出,保護主義是行不通的,中國的崛起也是不可阻擋的,歐洲紡織行業的當務之急是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
在紡織行業生產商對協議表示贊許的同時,一些銷售商則對新、老協議均表示大失所望。意大利銷售商協會會員貝拉爾多認為,雖然配額體系已經在眾目睽睽下退出歷史舞臺,但現在卻需要動用政治手段解決一個簡單的進口合理化問題。因此,銷售商們對協議并不滿意,他們認為目前這個結果是理所應當的。銷售商們進一步希望能對6月份簽訂的協議做重新思考。他們對此的說法是,犯錯誤是可能的,但堅持錯誤則是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