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標準化推動行業升級
“標準是一種產業和經濟的秩序。通過建立標準,標準的主宰者在標準的使用者和標準體系內部不同的游戲者之間建立一種規則和秩序。”從參與競爭的游戲者成長為制訂規則的主宰者是中國各行各業的企業們的共同目標。不久前,國務院副總理張德江提出“要持之以恒地加強工業產品質量建設”,并重點提出要加強工業產品質量標準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工業產品質量管理的行業標準、國家標準,積極采用國際標準。
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縫制機械行業企業已經站上了世界的大舞臺上,直面發達國家的知名品牌,與具備先進技術水平的國際同行同臺競技。而與此同時,我們原有的成本優勢不斷淡化,創新能力、管理水平、勞動生產率偏低的劣勢逐漸凸現。在世界范圍內的產品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的滾滾巨輪駛向我們的時刻,僅靠冷靜思考和修煉內功尚不足以抵擋時代巨輪的輾軋。我國縫機行業要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實現由大變強的轉變,必須依靠標準化進行全方位的精簡、整理、整頓和整合,然后才能輕裝上陣,有備而戰。
“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品牌,一流企業賣標準”。標準,在過去僅僅被作為企業生產合格產品的依據。但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標準之爭其實就是市場之爭,誰制定標準,誰就掌握了話語權。誰掌握了標準,就意味著先行拿到了進入市場的入場券。因而,標準化水平直接影響企業的競爭力,也是一個行業科技與經濟發展水平的反映,這也是實施標準戰略和實施標準化的緣由和意義所在。
2009年,我國縫制機械行業標準化工作深入開展,取得了較大的突破。特別是標準制修訂數量的大幅提升,擴大了企業參與行業標準化工作的覆蓋面,進一步提高了企業對標準化工作的重視程度,為深化行業標準化工作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2010年,行業標準化工作將以調結構和推動技術進步為指導,全面總結“十一五”行業標準化工作,研究提出“十二五”行業標準化工作發展思路、任務和方向,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2009年 行業標準化取得重大進步
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常務副理事長何燁在去年12月15日召開的全國縫紉機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年會上指出,標準化工作在行業發展中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無論是產品的發展、質量的提高,還是技術的進步、市場的規范,都離不開標準的基礎性支撐和推動。
2009年,圍繞行業“企業創新能力建設推進年”的工作主題和2009年標委會工作計劃,在協會的領導和全體委員的支持、配合下,全國縫制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復審83項行業標準
按照工信部2009年提出的“全面清理工業行業標準,對已有的進行評估、修訂和完善,缺位的應抓緊制定,提出工作計劃”的要求,標委會結合行業發展實際,于2009年3月制定了行業標準復審工作計劃,6月在上海組織8名專家召開了行業標準復審工作初審會,對標齡5年以上(2003年及以前)和標齡10年以上(1998年及以前)的83項行業標準按行業標準復審工作要求進行了初審,7月初秘書處就行業標準復審項目初審意見向全體委員征求意見,經匯總審查和評估,決定繼續有效的標準71項,其中包括修改的1項;標準的技術內容需作較大修改的,擬予以修訂的標準12項。通過該項復審工作,進一步優化了行業標準結構。
編制輕工標準振興規劃項目
為貫徹落實《輕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關于加快行業標準制、修訂的工作精神,標委會秘書處按照中輕聯關于編制輕工標準振興規劃項目的要求,召開專題會議,組織有關人員根據《行業技術標準體系》、《2009-2011年行業標準制修訂滾動計劃》,結合行業未來3年科技發展重點,編制了《縫制機械行業標準振興規劃項目》。共包括15項標準制訂任務,其中國家標準7項,行業標準8項,涉及基礎標準5項、方法標準4項、產品標準6項。基礎標準重點安排縫紉機安全要求和電控系統通用技術條件等,方法標準著重考慮產品節能技術條件和試驗方法、縫紉機可靠性試驗方法和線張力試驗方法等,產品標準結合行業產品發展趨勢,側重計劃在電腦控制花樣機、電腦控制混合刺繡機、自動裁剪機等方面。通過項目的實施,對于推動行業轉型升級起到了積極作用。
重新報批10項行業標準
由于2008年行業標準報批的上級主管部門由原來的國家發改委改為國家工信部,為進一步強化行業標準管理工作,工信部要求對近年來已報批、未發布的行業標準,按新的申報材料要求重新進行申報報批。為此,標委會秘書處對行業涉及到的2007年7項標準和2008年3項標準開展了標準申報資料的補充、完善和重新報批工作,在各相關主起草單位的積極配合下,完善了相關報批文件,于8月底上報了中輕聯。
同時,根據中輕聯下達的關于認真梳理各行業自2006年(包括2006年)以來有關主管部門下達標準制修訂計劃的通知,標委會秘書處按通知的有關要求,及時進行統計并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