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縫制設備制造之都”臺州調研紀實
2007年,一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金融海嘯席卷全球,結束了中國縫制機械行業連續八年的高速增長,行業大調整提前來臨,曾被譽為“中國縫制設備制造之都”的浙江臺州首當其沖受到影響。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巨大的市場落差考驗著懷揣“強企”之夢的眾多臺州縫機企業。
兩年來,七百多個日日夜夜,通過不斷的摸索與總結,調整與創新,臺州縫企在危機中悄然蛻變……
2009年11月16日,臺州調研的第一天。2009年入冬以來最為強勢的一股冷空氣直襲浙江沿海。伴著沁骨冬雨的淋漓之勢,調研組卻在臺州感受到了縫制機械行業別樣的溫暖。
積極信號
彰顯蛻變進行時
片段1
“明年會比今年好”
行業企穩,提振企業家信心
走進臺州各縫機企業的車間,映入眼簾的均是一派熱火朝天的生產場景。回想2009年初伶仃蕭瑟的工廠,真可謂年頭年尾冰火兩重天。
2009年,在國家各項拉內需政策的推動下,縫制機械內銷市場亦有了一定的起色。九月份后,隨著金融危機影響的逐漸淡去,國際市場需求降幅減緩。據中國縫制機械協會對行業96家骨干企業的統計顯示,中國縫制機械行業月產值同比自2009年1月底近60%的降幅逐漸收窄至6月的30%,再到9月的正增長;出口量月同比亦由2009年初40%的降幅逐漸收窄至6月的30%,再到9月的25%,各項指標力證中國縫制機械行業經濟企穩已成定局、市場初現短期回暖。
與行業數據一致,臺州各企業近期產銷普遍好轉,大幅下滑的態勢明顯減緩,九月份后訂單更是明顯增多,環比增幅最高達到20%-30%。杰克等企業當月同比增幅更是達到30%以上。
同時,由于前期行業淡季,各企業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減員,臨近年底招工更是困難,大多企業都表示訂單來不及做,不得不采取加班的做法來彌補產能不足的問題。正是這些市場需求回升所釋放出的行業企穩信號,再度堅定了企業家們的發展信心。
在臺州眾多縫企看來,“明年會比今年好”這已經成為板上釘釘的必然趨勢。
片段2
“不進步就意味著后退”
各顯神通,多方措施保發展
“不進步就意味著后退”,美機公司董事長林雪平的一席話道出了臺州縫企的心聲。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唯有多方努力,不斷創新進取,才能發展企業,才有可能夢想未來。正是憑借這樣的信念,2009年面對行業調整,臺州各企業根據自身特點紛紛采取了多項措施確保企業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飛躍公司通過調整結構,務實創新,在政策的支持下實現一定贏利,保持了平穩發展的勢頭;寶石公司通過資本注入和組織結構優化,堅定了發展主業的決心,外貿較為火熱;匯寶公司緊抓市場,力拓海外,實現外貿40%的增長;求精公司主推電腦平縫機,以新品搶占市場,實現扭虧為盈;美機公司完善營銷體系,加大新品開發,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佳靜公司保持裘皮機全國50%的市場份額并開發特種釘扣機,保持了較為穩定的效益;振盛公司繼續加大先進裝備投入,由縫紉機零件拓展到汽車缸體配件加工,保持了較快發展;萊克、鴻立等中型企業,都在研發特色繃縫產品、做精做強做系列化產品方面下工夫,在該專業領域的競爭優勢不斷顯現……
努力畢竟沒有白費,年底在各項措施的保障下,各臺州縫企均保持了企業的正常發展。
片段3
“沒有欠款,是我做生意的宗旨”
危機公關,欠款行為被遏制
“沒有欠款,是我做生意的宗旨。”佳靜衣車公司董事長黃道生這樣告訴調研組。
2009年,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上半年行業產銷降幅30%以上,市場的大幅縮減直接導致了各縫機企業資金鏈的吃緊。在這樣的非常時期,企業已無力再延續之前的“零首付”、賒賬欠款等行為。同時,在對自身的經驗總結中,臺州縫企普遍認識到,要實現企業長遠健康發展,必須要轉變這種無序的競爭行為。
為應對金融危機,臺州縫企不約而同地將欠款問題作為企業強化管理的改進重點,堅決杜絕“零首付”、“分期付款”、無限制延長付款期等不理性競爭行為,將營銷模式由單純追求產銷量轉變到追求現金流和利潤上。經過近兩年的努力,臺州地區欠款等惡性競爭得到了一定的遏制,有效地緩解了行業長久以來存在的這種拖欠資金行為,為重新樹立新的市場競爭秩序奠定了基礎。
臺州,以其龐大的縫制機械產量贏得了“中國縫制設備制造之都”的美譽,當地產品品種多為量大面廣的平、包、繃縫機。這三類產品作為縫制機械的基礎產品,無論是基于規模效益還是穩定生產,都將是企業生產的主要產品。
然而,隨著金融危機的到來,市場需求一再下滑,僅靠這三類產品已無法再保持企業良性運作和健康發展。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電腦平縫機、特種機等市場新興產品成為各企業進行產品結構調整的重點。
針對國內外市場需求,飛躍公司調整產品結構,重視產品品種的系列化和提高品質,并計劃大力發展電子橫機、吊掛系統等高附加值產品;寶石公司逐步退出同質化嚴重產品的生產,調整產品結構,提高附加值和品質;匯寶公司在電腦平縫機、花色機、特種機方面加快發展;精工公司推動裁剪機系列化、開發埋夾機、牛仔古腳機等特種機;求精公司在做好做精電腦平縫機的基礎上,逐步拓展特種機產品;美機公司則在電腦平縫機的基礎上,計劃進一步開發光機電一體化新產品,向中高端領域邁進;佳靜衣車公司在推動裘皮機直驅技術應用外,還開發了釘扣機,做全系列產品贏得優勢;萊克、鴻立等都在開發功能性繃縫機、埋夾機等產品,推進產品的系列化,做精做專。各企業都不滿足于當前的機型品種,在積極適應市場,開發市場急需的產品。
值得關注的是,2009年國內服裝行業招工難題引發了電腦平縫機的采購熱潮,目前臺州電腦平縫機占平縫機總額的比例已達到40%以上,預計2010年產量還將大幅提升。行業產品調整步伐亦進一步加快。
片段5
“‘理性’是調研組在臺州期間聽到最多的一個詞”
笑談未來,企業發展趨理性
在談到未來的發展時,不同于以往的夸夸而談,臺州各縫企在回答的時候顯得格外的謹慎和認真。近兩年的金融危機給行業上了一堂生動的教育課,結束了幾近盲目的產業擴張,大家開始深入思考企業的未來:如何找準企業發展定位、如何持續推動企業健康發展。
“理性”是調研組在臺州調研期間聽到最多的詞。
飛躍董事長邱繼寶、寶石董事長阮小明都對以前的辦企方式進行了反思和總結,都多次提到要務實、理性,加快調整和創新,強化并突出主業;匯寶董事長葉劍立、美機董事長林雪平對行業發展模式和自身定位進行了理性分析,計劃加快新品開發、品牌建設、加強管理和質量,明確了向“第一梯隊”邁進的目標;求精公司理性評估自身特點和優勢,腳踏實地,實施分階段發展戰略,堅持做好一個產品、打下一片市場后,再逐步涉足特種機領域;中森、萊克、鴻立、振盛等企業都理性分析了自身實力,進一步明確了走精品、專業化發展道路,力求在某一專業領域內做精做強,形成自主競爭優勢;精工、佳靜衣車等企業,通過充分發揮自身的零部件制造優勢,創新營銷模式,多產業并行發展和互補,走自己特色的發展道路。
從曾經的小門店到如今的大企業,經歷過創業的艱辛、發展的高峰、調整的低谷,如今的臺州縫機企業家們,相比曾經的“青澀”與“沖動”,已顯得成熟穩重了許多。一場危機,洗滌了臺州縫企的浮躁心態,在理性思維的指導下,相信臺州縫機企業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行業預警
多類問題值得關注
問題1
“從技術人員到普通工人,我們什么都缺”
行業凸顯“用工荒”
“現招聘縫紉機維修工XX名、鉗工XX名……”
走進臺州,我們都能在不少企業的門口看到類似這樣的招聘啟事。與以往不同,不僅僅是技術工人的短缺,今年的“用工荒”從技術人員到普通工人,各類人才都出現了巨大的缺口。
2009年初,行業的持續性下滑使得不少企業或主動,或被動地精簡人員,行業人才嚴重流失,導致部分外地工人對企業、行業失去信心,不再留守。到了2009年底,市場忽然短期大幅回暖,企業普遍應接不暇,卻又因短期內對未來持保守態度而不敢盲目大幅擴招;另一方面,工人工資成本增高、技術人才培養成本高、人才行業內頻繁流動也成為困擾企業發展的重大難題。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用工荒”難題,并非我們通常意義上所說的“勞動力短缺”,其根源在于勞動力成本的快速增長。隨著國家宏觀政策對中西部地區的傾斜,隨著勞動力外出務工成本的不斷提升,“低成本用工”時代已成為歷史,人力成本攀升已成為必然趨勢。作為企業,我們必須提前做好各項準備,在低人力成本優勢不復存在的未來,依靠什么去參與競爭和贏得市場?
問題2
“縫紉機賣出白菜價”
價格戰逼利潤探底
經歷了一輪又一輪的降價風波,2009年以前的臺州縫企似乎總是喊喊而已,無論喊得有多厲害,均可通過各種手段化解,企業還是能夠保證一定的贏利空間。然而,今年似乎有所不同,在連續多家行業領軍企業再一次相繼下調產品價格之后,臺州縫企感受到了一絲真正的“寒意”,似乎使盡渾身解數亦無法再多擠出哪怕1%的利潤空間。無怪乎,不少縫企抱怨“縫紉機賣出白菜價,你說哪里還有什么利潤可言?”
而正是這種緊逼行業產品價格底線的趨勢,從另一方面來看,又迫使企業必須進行調整和轉型,要么退出,要么加快發展求得生存,行業結構調整進一步加速。
從“產品抄襲”到“商標侵權”,2009年行業品牌侵權糾紛明顯增多。在臺州,調研組不止一次聽到各企業對“商標侵權”現象的深刻控訴。相比于前幾年的快速發展,在金融危機籠罩下的2009年,企業訂單量少而珍貴。在這樣的背景下,曾被各企業忽視的仿冒、侵權等令企業榮譽形象受損行為受到廣泛關注,飛躍、寶石以及其他各企業都或多或少地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談到品牌侵權,寶石董事長阮小明深惡痛絕,細數著近年來一起起的侵權事件。他不無感概地表示,品牌侵權案件的發生,尤其是“商標侵權”,不僅僅削薄了企業的利潤,損壞了企業品牌形象,而且還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經營和發展,還對整個行業市場產生了極為不良的影響。
問題4
“從管理要效益,是未來臺州縫企發展必然模式”
生產管理待提升
從個體生產到集成化生產,從零散采購到集中供貨,從單臺推廣到批量銷售,臺州縫企在成本控制方面似乎已做了所有能做的努力。然而,還不夠。行業產品利潤的進一步削薄已成為既定的事實,要么繼續壓縮生產成本,轉化優勢;要么失去成本優勢,退出市場競爭,擺在臺州企業家們面前的是一條不得不走的艱難之路。
對此,中森董事長陳彬提出,“如今只有進一步提升企業生產管理,嚴控管理成本,從管理要效益。這將是未來臺州縫企發展的必然模式,也是長期趨勢。”
要從管理要效益,首先做好精細化管理,這是近年來杰克公司的管理心得。杰克董事長阮福德曾算過這樣的一筆賬:2009年杰克公司通過節約生產、精細化管理等貢獻約5%的利潤。然而,這僅僅是個案。目前,眾多臺州中小縫企雖對此有了一定的認識和期望,但如何去做,人們還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摸索。
一路走來,體會著臺州縫企的信心與堅持,正如寶石董事長阮小明所說:“我們不光要戴寶石,還要將產品做成寶石”。我們衷心地期待,臺州這個中國最大的縫制機械制造基地,能夠克服各種困境,在調整中展現新的魅力,真正成為閃耀世界的“縫機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