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鞋企尋找新市場突圍
3月5日,歐盟初審法院駁回5家中國制鞋企業聯合提出的訴訟請求。這意味著,至2011年3月,包括四川制鞋企業在內的中國制鞋企業,對歐盟市場出口可能依然要承擔最高16.5%的反傾銷稅。
對此,四川省鞋業進出口商會秘書長李英昨日對記者表示,這種反傾銷稅不公平,但四川制鞋企業也有所準備,主要是提高鞋子的附加值、提高檔次和技術含量。四川最大的鞋業出口企業、成都艾民兒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現在一雙女鞋在歐洲鞋類專柜上可以賣到260歐元,依托新的定位,可有效消化歐洲征收的高額反傾銷稅。
李英同時表示,“借助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建設,四川制鞋企業的目光已不僅在歐盟,開始進軍包括東盟、東歐等一些新興市場。”據成都海關統計,今年1月,四川共出口鞋1259萬雙,價值7146萬美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1.3倍和38.3%,量值齊升態勢明顯,其中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等市場的出口增速更快。
不過,歐盟反傾銷稅的實施,依然是中國制鞋企業的負擔。據不完全統計,自2006年10月對中國產皮鞋采取反傾銷措施以來,中國對歐盟的皮鞋出口額下滑了20%,直接導致2萬名中國工人失業。
目前,歐盟是四川鞋業出口第三大市場,全省有10多家鞋企與歐盟經銷商有業務往來,反傾銷稅將提高當地經銷商10%的采購成本,也增加了川企約3%的成本。當初,歐盟反傾銷稅實施后,成都外銷鞋企的訂單曾下滑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