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鞋企遇兩座大山:用工難 人民幣升值
在品牌云集的今天,對于目前中小型鞋企的發展來說更是舉步維艱。鞋企近兩年也感受到了勞動力成本上升加上土地資源緊張的形勢,在2009年單溫州制鞋整體成本上漲了20%。況且在春節后轟轟烈烈的“用工荒”讓中小型鞋企更感受到了勞動力不僅上漲,也十分難招到。
近期剛剛結束的兩會,人民幣升值問題也成了熱點話題。對中小型企業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讓中國的中小型鞋企更是雪上加霜。
用工難
在溫州,急迫招工的不僅僅是大中型鞋企,還有那些小型的制鞋廠,他們沒有實力在傳媒上打廣告,就在街道和工業區的路口樹立起招工的招牌,幾乎在溫州每一家鞋企的門口都樹立著招工的招牌,“招聘”和優惠的條件格外醒目。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溫州市勞動保障局官員稱:“2010年是鞋企‘用工荒’最嚴重的一年,溫州用工缺口超15萬,其中鞋業缺工超五萬。一些中小鞋企將會受到‘用工荒’的影響倒閉或轉產。”
“現在不是市場問題,招不到員工才是我們心中的痛。”一位鞋企小老板抱怨:“民工荒對只有刀片利潤的鞋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分析
勞動力不足是制鞋業存在的普遍問題。歸根究底,鞋企的誠信問題是關鍵。部分中小鞋企用工制度不規范,不注重企業文化,工作時間長,福利待遇低,拖欠工資等,使得許多外來務工者望而卻步。并且缺工的中小鞋企,用工方式主要是季節性用工,成為務工者的雞肋。
近期兩會中,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省總工會主席鄧維龍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就說到,中大企業、待遇比較好的企業招工都不會難,現在是中小企業用工有點困難。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那些中小企業要創造比較良好的用工環境,其中包括勞動環境、工資待遇,都在努力促使這些企業做好。
中小型鞋企對此作出檢討,積極改正。應注重自身品牌效益的建設,提高員工工作、生活環境,優化管理制度,從而使企業文化深入心。
人民幣升值
跨國企業和規模大的公司對人民幣升值不敏感,因為可以通過全球資源配置或成本轉嫁等途徑化解,但民營企業、中小企業對匯率變化風險承受力較差。
大多數分析人士預計,隨著出口情況的繼續好轉,人民幣將會在今年重啟升值進程,最早預期會在3月。
一些中小鞋企,如今和客戶簽合同,先預算三個月以后的匯率趨勢,并按照預算的匯率來簽。客戶也認為人民幣會升值,因此也接受了這樣的條件。不過,中小鞋企仍然擔心,人民幣升值后訂單會減少。一位中小鞋企負責人分析說,人民幣升值低于5%,公司仍能在陣痛期過后迎來新生。“我們主要做的是中高端出口產品,因此議價空間相對多些。”但對于一些生產中低端產品的企業來說,并沒有多少議價空間,“行業會被無情的現實砍殺得血流成河。”
四川西部鞋都產業運營有限公司董事長彭軍介紹,四川省內約有1000多家鞋企通過各種渠道做出口,其中有外貿資質的有100多家。一些企業甚至是靠政府出口退稅的政策存活。粗略統計,人民幣每升值1個百分點,行業的凈利潤率就將直接下降1個百分點,如果人民幣升值3%到5%,很多企業將面臨破產。
對于出口型中小鞋企來說,假如人民幣持續上升,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工人工資增加,他們許多企業或許會支撐不住。
隨著去年中人民銀行與金管局簽署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合作備忘錄后,還是有一些優惠。但是針對中小企廠商來說,雖然優惠息率吸引,但亦難以受惠。
分析
有專業人士指出,人民幣并非完全流通貨幣,加上外地的供應商在人民幣有一定升值潛力的風險下,一般不愿意接受以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因此相信只有少數企業,例如大型國企可受惠。所以造成了中小鞋企受到很大經濟壓力。
建議鞋企通過提高出口產品的價格來避免短期的訂單風險,或者是加大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出口的比例。
面對國際大環境的影響,未來還有許多不確定因素。中小鞋企要密切關注這些不確定因素,打有準備之戰。中小型鞋企也不僅要防,還要會邊防邊攻,積極主動地去尋找出路。例如,創建自己的品牌,增大市場份額,加大營銷力度等等。使得自己在市場中的生存能力,競爭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