縫紉機保全工-----輔助工具讓設備技術升級
科倍企業發展(上海)有限公司模具工程師董加伯,他工作的地方,是科倍企業位于上海的總部。從他的職位名稱可見,他的工作內容不是單一的設備維修。作為技術中心唯一的設備維護者,他不久前,本刊記者到科倍企業發展(上海)有限公司走訪時遇到了模具工程師董加伯。他工作的地方,是科倍企業位于上海的總部。從他的職位名稱可見,他的工作內容不是單一的設備維修。作為技術中心唯一的設備維護者,他更多的工作是滿足各地分廠對輔助裝置的需要。在他的工作室,有各類制作卷邊器等輔助裝置的加工設備,墻上掛滿不銹鋼的制作材料。工作桌上是一疊厚厚的來自科倍企業各生產分廠的輔助裝置需求單,他“按單制作”。在公司的物資車間里,他制作的拉筒掛滿一板,格外引人注意。
輔助裝置開發是一項針對性很強的工作,其共享性不高,市場上少見具體的指導性書籍。正如董師傅所說的:能夠交流的是常規的制作方法,至于具體做什么樣的工具全在于個人摸索。當本刊記者提出請他就輔助工具的開發寫點什么時,他爽快地答應了。
他是這樣說的: 我是一個從業10多年的設備維修人員,對多種縫制設備的維修都有一些認識。隨著服裝款式、面料的不斷變化,如何讓生產設備不斷適應這些變化是一個維修者時常必需解決的問題。同時,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服裝企業的生產附加值不斷被壓縮,也迫使企業尋求如何降低成本、讓生產制作能力不斷提升的方法。應用輔助工具常常能在這些方面起到作用。
各批訂單所需要的面料不同,市面上銷售的輔助產品往往不能滿足所有面料的應用。在購買不到合適的輔助產品后,我們往往要重新尋找適合這一面料的工具。此外,購買的產品價格和產品定制時間等問題也迫使我們在許多工序中改為自己手工制作。
我一直覺得一個設備維修者如果能夠精通輔助工具的制作,也能為解決縫制設備維修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供重要幫助。6年前,由于工作上常常碰到需要輔助裝置的情況,我對制作輔助工具產生興趣,并向設備供應商尋求幫助。但是設備供應商一般只愿意提供各種輔助工具,而不愿意傳授制作技術,也不會介紹認識那些會制作輔助工具的師傅。即使自己認識一些懂得制作輔助裝置的師傅,基于“概不外傳”的因素,也無法得到他的傳授。這種情況下,為了掌握輔助裝置制作技術,我開始四處搜集相關的書進行自學,也結識了《中外縫制設備》這本雜志,后來還參加個別縫紉機生產企業組織的輔助工具制作知識的課程學習。通過培訓并結合書籍自學,現在的我已經能夠制作許多款式的輔助工具并應用于生產中,小有成績。
制作輔助工具必需具有很強的實踐經驗和深厚的理論知識。在制作輔助工具時,首先對面料的特性和工藝要求了解于心,比如面料的厚度、硬度,紗線之間的緊密度,等等;其次明確輔助工具將在何種設備上使用,基于使用的設備來設計輔助工具的款式,從而實現整機的功能的豐富。
目前眾多的設備供應商在制作、生產輔助工具方面的生意都不太理想。問題在于,一是輔助工具的附加值不高;二是供應商必須承擔工廠定制輔助工具后可能不合適而帶來的退貨風險;三是設備供應商還要聘請專業制作輔助裝置的師傅,如果訂單不多,人力成本也很大;四是有些設備供應商開發的輔助工具只有在專業機器上才能使用,如果服裝工廠沒有這類機器,那么開發的輔助工具就無法銷售出去。
輔助工具種類繁多,針對不同的服裝生產需求。我們知道很多企業都會制定工藝計劃和工序流程,但在實際的生產中并不一定需要拘泥于此。在保證成衣最終的款式效果不變的情況下,在內部生產時可更改具體做法的前提下,我們制作不同的輔助工具,增加特種機的使用范圍和力度,使服裝在大批量生產時能簡化工序,減少操作工縫制外的輔助工作時間,有效提高產量。服裝新品被開發出來的速度是很快的,可以把兩三個工序通過輔助裝置合并一次完成,有效地提高了工廠的作業效率。隨著世界范圍的金融危機影響,服裝行業受到很大沖擊,許多服裝企業被迫停產、倒閉。應用輔助裝置,必會減少企業購置專業設備的開支,還可以提升效率。個人覺得這是保持生產業績增長、度過危機的一條有效出路。
對維修工來說,通過自主開發制作各種輔助工具,讓設備技術升級,也會增強維修者自身的業務能力。我現在在一家自主設計、開發、生產的大型服裝企業從事技術改良工作。希望有更多的同行能夠在輔助裝置制作方面相互交流,也希望可以有更多學習資料面市并為從業者排憂解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