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業出口回暖,建立貿易壁壘預警刻不容緩
鞋企出口形勢回暖 貿易壁壘仍需謹慎
據了解,2009年12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實現2430.2億美元,同比增長32.7%,其中出口1307.3億美元,創出歷史第四高位,同比增長17.7%,環比增長15%。為14個月來首次正增長。這份數據為我國去年一整年的進出口發展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而這種積極向上的勢頭也將在今年繼續保持。在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公布數據顯示,今年1月新出口訂單指數為53.2%,比上月上升0.6個百分點,有關專家認為,出口繼續轉暖可以期待。在經歷長達一年多的疲軟之后,中國外貿進出口在去年年底強勁反彈。
從2010年1月份的PMI來看,在20個行業中,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業、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服裝鞋帽制造及皮毛羽絨制品業等14個行業高于50%,其中有5個行業超過60%。從產品類型來看,原材料與能源類企業低于50%,中間品、生活消費品和生產用制成品類企業高于50%,尤以生活消費品類企業為最高,接近58%。由此可見,隨著國際經濟形勢日趨穩定,新出口訂單指數逐漸上升,我國對外出口持續好轉,包括鞋類產品在內的各種生活消費品的出口更是迅速增長,中國出口行業打響了2010年的第一炮。
面對著前景一片大好的出口形勢,各大企業在努力尋求市場機遇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了貿易壁壘的影響。特別是對于在國際市場上擁有無可比擬優勢的中國鞋企來說,大規模快速地占領出口國市場,勢必會引起當地企業和政府組織的不滿和排擠,漸漸滋生貿易保護主義,隨之而來的種種貿易保護手段就成為了中國鞋企加快發展腳步的最大阻力。無論是歐盟實施的反傾銷舉措,還是巴西征收的高額稅率,這些國家企業在憑空捏造“證據”的包庇下,肆無忌憚地對中國鞋企大揮貿易保護主義的棍棒,顯然違背了市場公平競爭的原則。雖然表面上這樣做可以暫時保住企業的利益,但久而久之這種毫無事實依據的保護行為終將被制止,并受到強烈的譴責,而本土的市場也會因為失去良性的競爭而損害到消費者的權益,使整個行業停滯不前。另一方面,中國鞋企也應該積極行動起來,利用法律手段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放人不顧只會增加那些操縱者的囂張氣焰,但關鍵還是要以提升自身的競爭綜合實力為主,這樣才會讓貿易保護手段無從下手。
聯合政府組織 建立預警機制
在貿易摩擦的較量中,企業孤軍奮戰的勝算是微乎其微的。中國鞋企應該總結經驗教訓,與行業同類企業抱團作戰,將有生力量集中起來,并積極聯合政府以及相關組織,在國際貿易爭端中形成自己的聲音,在多方的共同配合下增強法律的抗辯力度。中國鞋企要關注國際貿易的各類資訊,重視市場的突變狀況,了解相關的法律政策,建立行之有效的預警機制,(中國鞋網)以合理的規避措施防止貿易保護主義的攻擊,并在政府組織的幫助下積極應訴,避免或者降低損失。而政府也要以強大的國家地位作后盾,力爭改進世貿組織有關規則,抵抗貿易保護主義政策,消除、改進其中不公平、不明晰的條款,為企業贏得相對寬松的國際貿易環境,并進一步完善應對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等貿易救濟機制以及技術性壁壘的法律法規。
提升品牌實力 強化自主創新
中國鞋企之所以會遭遇貿易壁壘,歸根到底還是由于價格上的優勢。但隨著越來越多的貿易保護手段的出現,鞋企也應該意識到轉型的必要。只有將價格的優勢上升到品牌的優勢,才能幫助中國鞋企脫離這片“苦海”,取得質的飛躍。因此,中國鞋企有必要創建自主的品牌,并以目標市場的需求來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充分利用優秀的人才團隊為企業的生產、管理、經營等活動提供保障,以精挑細選的設計材料、現代先進的技術設備制造出能夠獲得消費者滿意的優質產品,并強化創新的思維理念,研發與掌握更多的核心技術,使其在激烈的競爭中處于不敗之地。不僅如此,有實力的鞋企還可以選擇潛力巨大的國外市場投資設廠、建立營銷渠道,采取各種措施以擴大品牌的影響力。只有品牌強大了,中國鞋企才會贏得更大的利潤空間和市場地位,而這樣才能有效的應對貿易壁壘的設置。
如今,在出口形勢回暖的背景下,中國鞋企在力爭上游之時,對于貿易壁壘也千萬不可掉以輕心,除了與政府組織合作以最大程度的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之外,最重要的還是在打造品牌上下功夫,用產品和服務滿足消費者需求,追求企業的科技創新,以品牌的力量突破貿易壁壘的重圍,不斷向價值鏈的上游努力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