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紡織企業:出口轉內銷 外貿聯動拓市場
紡織品作為我國傳統的出口產品,擁有較強競爭力。金融危機使得外需下降,但對于需求彈性小的消費品影響相對較小,我國紡織品服裝在性價比方面有明顯優勢,仍然具有一定的市場空間。正如中國諺語所說,危機是駕馭風險的機遇。我們要摸清自己的基礎、底氣和優勢,把握隱藏于風險中的機遇,及時抓住轉型升級的有利時機。
出口轉內銷內外貿聯動拓市場
據商務部監測,今年的大年三十至正月初六間,全國實現消費品零售額達到3400億元,比去年春節黃金周增長17.2%,如此增速為近年之最。從數據來看,國內的零售增速依然強勁,未來并無太多憂慮。當外部整體環境趨緊時,把擴大內需作為經濟增長的立足點,但也絕不忽視和放松外需,這不失為外貿企業開拓內銷和外需市場的一個良策。
內外并舉,拓展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是企業把握金融危機下的發展機遇,調整思路,加快市場結構調整、產品結構調整,是企業轉型升級的大好時機。
掘金東盟機遇與挑戰并存
2010年1月1日,中國-東盟10+1自由貿易區正式成立。這意味著從2010年1月1日開始,中國和東盟將對包括蔬菜、水果、機電、化學制品、紡織品和服裝等約7000種產品實行零關稅待遇。這一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會帶給我們怎樣的機遇和挑戰?
中國-東盟自貿區的全面啟動,為企業對外投資提供了廣闊的區域性市場,為企業深化與東盟的經貿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實現企業升級轉型提供了戰略性機遇。自貿區建成后帶來的另一個利好是企業可以借道東盟向其他國家出口,走向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同時還能回避諸多貿易摩擦。對于企業而言,應抓住機遇,全面了解自貿區的規則和條款,學習和適應貿易新規則,制定開發東盟市場的經營戰略和策略,有區別性地開發東盟國家市場。這將是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發展之路,更是一個拓展市場、贏得商機的嶄新平臺。
內外貿融合是貿易發展的客觀規律,內外貿聯動,取長補短,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將促使我國外貿發展發生根本性變化。實現外貿出口戰略的轉變,關注中國-東盟自貿區,這一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將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新商機。明年,東盟與韓國的自貿區開始啟動。2012年,日本東盟的自貿區也將成立。如果我們不抓住機遇,迅速拓寬市場,占據有利商機,這些機會稍縱即逝。企業只有轉得快才能贏得先機,推動經濟更快、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