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政策調整與國縫行業發展之探討
在擺脫了國際金融危機的陰霾后,國縫企業期盼著行業的全面復蘇。回首過去幾年,房價、股市,匯率,物價,居民消費指數等社會問題的任何抖動,都直接影響著我國民經濟發展態勢,同時也引起國內宏觀環境調整諸多的未知因素。細數未來的國縫行業發展趨勢走向,縱觀國家宏觀政策對國縫行業發展影響,同時還要關注到:“冰凍”何時完全消融,發展環境怎樣調整變化,突發事件不可預知預測等問題,現就此話題探討如下:
一、發展環境之宏觀政策
在國際風云變化莫測,經濟環境動蕩不定的時期,政府為能使國民經濟穩健發展。首先,相繼調整和制定了若干項大的匯率政策、稅率政策等;其次,適時穩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也無疑成為縫制設備企業最關注的問題。再有,國內的經濟環境又與國際經濟環境息息相關,美國歐盟對中國雙重影響;最后,下游紡織服裝產業帶給縫制設備行業的連鎖反應。
二、人民幣匯率升值大趨勢
近些年期間,國民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對外貿易順差持續加大和外商投資保持強勁增長勢頭等因素的推動下,人民幣升值速度明顯加快,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由2005年的8.2765元上漲為6.8262元,5年間升值幅度約達21.2%。根據中國貨幣政策執行情況分析,在這期間加強了價格杠桿調控作用,加強了利率和匯率政策的配合,穩定通貨膨脹預期。實際經濟形勢表明:人民幣匯率升值大升值,對紡織服裝、家電等生產低附加值產品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沖擊和影響將更為巨大。
人民幣升值對中國縫制設備行業各層次企業的影響不一,假設不考慮產品定價的調整、外匯合同的安排等因素,僅從靜態的角度考慮: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的高端特種縫紉機和裁剪設備企業,升值后反而有助于它們利潤的提高;標準、中捷等盈利能力強的骨干企業,因部分機型的旋梭、馬達等關鍵零部件依賴進口,升值后進口部件實際成本將有所下降,人民幣每升值1%對該層次企業全年凈利潤的影響也不超過0.8%;而對于出口依賴程度非常高,產品利潤率很低的企業,人民幣每升值1%,其全年凈利潤將下降2%-6%。
三、將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進行到底
2007年:出口退稅主要是通過退還出口產品的國內已納稅款來平衡產品的稅收負擔,使本國產品以不含稅成本進入國際市場,與國外產品在同等條件下進行競爭,從而增強競爭能力,擴大出口創匯。基于緩解我國外貿順差過大帶來的突出矛盾,優化出口商品結構,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考慮,2007年7月1日起,多年來一直享受高退稅政策的縫紉機產品出口退稅率下調,13%降為9%。
2008年:盡管過度依賴出口市場存在很大風險,轉向更加倚重國內市場的發展模式是大勢所趨,但這種調整需要時間。如果調整力度過大且無相應提高出口效益措施跟進而導致出口下滑過多,那么企業效益和就業機會銳減等副作用將可能過強而對政策激起太大的反彈,甚至有可能導致政策調整回頭。在多項重磅政策同時實施的情況下,2008年國際貿易失衡問題有望緩解。因此2008年出口退稅上下浮動不大。
2009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日前發布《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提高部分機電產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從2009年1月1日起提高部分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機電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其中,縫紉機等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將由11%、13%提高到14%。這已是我國就出口退稅率去年以來進行的第四次調整。
2007年縫紉機產品出口退稅率下調4%的影響,將在2009年上調至14%,,進一步得到體現,對企業短期效益造成一定影響,但從長遠來看,為我行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縫制設備行業出口退稅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幾種:第一,內資生產企業一般貿易實行“免、抵、退”稅的計算,應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退稅率;第二,生產企業以“進料加工”貿易方式進口料、件加工復出口的,實行“免、抵、退”稅的計算,應退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海關核銷免稅進口料、件組成計稅價格×;第三,無進出口經營權的生產企業出口退稅的計算,應退稅額=全部進項稅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