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稅轉型一年:勞動密集型企業受壓
核心提示: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就業率的貢獻最高,然而在增值稅轉型一年之后,隨著稅負的不降反升,許多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投資者積極性開始受挫。
“我水平有限,對你說的這些稅什么的專業名詞不太懂,但總賬會計告訴我,增值稅轉型帶來的少繳稅,對我這個廠幾乎沒什么效果。”4月7日,張寶根這樣對本報記者說。
張寶根的企業從事玻璃加工,是揚州市寶應縣西安豐鎮的支柱企業之一,2009年主營業務收入約500萬。
鎮上的玻璃加工企業有數十家,它們繳納的稅收構成了鎮財政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在當地,張寶根辦的廠,容納的就業人口在同行業中排名第一。
這樣的企業,是江蘇縣域經濟中典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在當地“一抓一大把”,其最大的特點是——成為了當下吸納農村剩余勞力、促進城鎮下崗再就業、鼓勵城鄉青年投資創業的主渠道之一。
在增值稅改革實施1年后,揚州市國稅系統有針對性的一項調研顯示,對張寶根這樣的企業來說,從政策中得到的“好處”不僅可以忽略不計;相反,其稅負成本卻在相對提高。
事實上,這也是蘇中部分地區甚至是東部沿海地區勞動密集型產業所面臨的困境——增值稅轉型后,勞動密集型企業由低稅負變成了高稅負行業。
當地主政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從促進就業、維護穩定的大局出發,希望能在稅制上給予這些企業一定緩沖。
稅負相對增加
作為寶應縣的特色產業之一,現有水晶玻璃生產、加工企業162家,其中,規模企業25家,一般納稅人企業75家,小規模納稅人以下企業87家。
從當地國稅部門的調研看,被調查的20家玻璃加工企業(全部是增值稅一般納稅人)中,2009年累計實現銷售0.86億元,戶均銷售430萬元。累計固定資產投入1.02億元,戶均510萬元。納入消費型增值稅可以抵扣的固定資產僅有0.34億元,平均僅170萬元/戶。
2009年,張寶根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主營業務成本410萬元,主營業務利潤率18%。其中,機器、設備等增值稅應稅固定資產144萬元,按平均使用年限10年計算,機器設備年均折舊14.4萬元,占總成本的3.5%。
增值稅轉型前,張寶根的企業實際稅負率為9.86%,轉型后為9.37%,也就是說,“稅制改革后企業年均實際稅負僅下降了0.49%,按年銷售500萬元計算,每年節約增值稅支出僅2.45萬元。”
而當地另一家與規模相當、利潤水平相近企業,主要從事機械制造(資本密集型),增值稅轉型改革前、后其實際稅負率為10.17%、8.49%。“年均實際稅負下降了1.68%,每年可節約增值稅支出8.4萬元(按年銷售500萬元計算)。”
對比發現,轉型前張寶根企業增值稅稅負與上述機械制造企業相比低0.31%,而轉型后增值稅稅負卻要高出0.88%。
“兩者銷售額、利潤率完全相同,但由于成本構成不同,增值稅轉型使得勞動密集型企業由低稅負行業變成了相對的高稅負行業。”參與調研的寶應縣國稅局會計師郭漢霆表示。
核心提示:勞動密集型產業對就業率的貢獻最高,然而在增值稅轉型一年之后,隨著稅負的不降反升,許多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投資者積極性開始受挫。
雖然增值稅是價外稅,屬“中性”,但稅負差異對引導資金投向具有重要影響。根據揚州市國稅局的調研,像張寶根這類的企業,其投資積極性已明顯降低。
郭漢霆介紹,在被調查的20戶玻璃加工企業中,主要以生產水晶、玻璃工藝品為主,生產工藝簡單,生產周期較短,對生產工人的知識、技術要求不高。這類企業吸納勞動力多,職工薪酬支出比重大,勞動力成本占生產成本的比重達到35%左右。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