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州制造轉變臺州創造——高技能工人培養是基礎
作為勞動力密集型的大省,浙江今年將充分發揮職業院校主渠道作用,重點打造50個品牌專業,爭取全年培養高技能人才8萬名,推動“浙江制造”向“浙江創造”轉變。同樣,制造業作為我市工業經濟發展戰略的重點,它的發展趨勢如何?從“臺州制造”到“臺州創造”,到底還有多遠的路?這一切,也得人才說了算。
“人才,不外乎引進與培養兩種方式。引進的主要是專家,高端、研究型人才,不過這些人才只占少數,只能‘臨時解渴’,最大的一塊還得依靠本地資源培養技能、實用型人才。”臺州市教育局高等教育處處長陳良玉表示,未來幾年,我市制造業對人才的需求將不是漸增,而是激增,尤其是高端技術人才和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匱乏,將成為我市制造業發展的最大瓶頸。
一、臺州技術工人現狀
高技能人才僅占16.3%,供不應求。臺州作為先進制造業基地,擁有汽摩及配件、化學原料制藥、模具塑料、家用電器、縫紉機、工藝品六大制造基地。制造業的工種也比較多,有數控車工、數控銑工、維修電工、加工中心操作工人等上百個工種。
臺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就業工資和技能管理處處長徐寧介紹,截至2009年9月,我市有技術工人約60萬名。其中,高技能人才(包括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9.77萬名,占16.3%;中級工19.23名,占32.05%;初級工30.99萬名,占51.66%。這樣的比例與發達國家初、中、高比例15:50:35還有很大差距。
另外,我市三分之二以上的技術工人分布在傳統的制造業和服務業,如車工、鉗工、焊工、餐廳服務員等,而一些先進制造業領域的模具工、數控機床操作工、汽車、信息技術、服裝設計及現代服務業領域的物流、營銷、理財規劃、職業指導等技能人才,依然緊缺。
二、各方如何努力升級
1,勞動局:今年再增8萬技能人才以解近渴
“2009年,財政撥款846.14萬元,主要用于失業、創業及職業技能培訓。參加各類技能培訓并取得相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政府將給予300至***0元的補貼。另外,我市對8萬名技能人才培養計劃,包括2.4萬名企業在崗農民工、1.274萬名進城務工勞動者的技能培訓,6000名城鎮失業人員的再就業培訓,以及900名人員的創業培訓。對農民工培訓的力度要加大,培養人數比去年增加了10%左右。
至于如何培訓,勞動部門、社會培訓機構、職業院校等多方聯動,如邀請專家到規模較大、工種較集中的企業去,對不同工種的工人進行培訓;再比如,組織工人到職業院校參加培訓。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