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產業鏈被整合:“一站式”集成創新
“和ZARA相比,我們款式的推新速度也可以達到7天1個周期,除去企業經營歷史、規模等因素外,為何我們仍然無法與ZARA、H&M這些服裝巨頭相比?從根本上講還是在產業鏈的整合方面相對弱勢。”一位服裝品牌的老總抱怨道。
據調查,在企業的實際運營中,有同樣煩惱的,遠不止這位服裝品牌的老板。究竟是誰在整合產業鏈?“現在國內紡織服裝的產業鏈整合,更多是在被動狀態下進行,大多數本土企業是在依據國際品牌的規則標準而進行被動式的整合。”中國紡織信息中心副主任伏廣偉針對企業家的困惑,給出了自己的觀點。“不想處在產業鏈整合的被動地位,就要走向主動。隨著國內運動服飾企業市場主導地位的凸顯,本土產業鏈的整合,已經初見端倪,并將在今后幾年內日趨明朗。”
一次會議引發的思考
在2009年紡織服裝出口受阻背景下召開的2009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大會上,曾有人提出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鏈的能力將被后來者——印度、越南等國超越時,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曾給出這樣的回答:“雖然我國的服裝產品出口下滑,但是通過與印度、越南、印尼等國家出口量的對比,我們不難發現,當前的困境并非僅僅是中國的問題。相反,看產業基數和下降數值,中國紡織服裝產業世界第一的位置依然穩固。接下來需要中國紡織服裝企業在設計、成本、渠道這3個方面潛心耕作。”2009年下半年的經濟逐漸回暖,也從多個方面印證了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鏈在全球的位置所在。
近日,將于6月在福州召開的2010年紡織服裝產業鏈創新大會的記者通氣會如期舉行。在會議采訪過程中,不禁產生了一系列的問題:通過上次的會議,與會者究竟能得到怎樣的突圍方案?隨著“V”形反轉的經濟形勢,企業又會面對怎樣的迷茫?一個有關產業鏈的會議究竟能給業界帶來什么?
“通過調研我們發現,隨著經濟回暖,如何在國內外競爭中贏得主動,加快轉變、調整創新,成為了行業企業新的關注重點。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推進機制體制創新,成為今年發展的關鍵詞。加快產業升級,在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科學發展方面保持持續的動力。加快產業鏈整合,發揮產業鏈優勢,將是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伏廣偉談道。
被優化的產業鏈
孫瑞哲和他的團隊曾經用兩年的時間對歐美發達國家的品牌市場進行了周密詳盡的調研,考察的范圍鎖定在一些足以對整個供應鏈體系有號召力,能起到貫通作用的強勢品牌企業。讓他備感意外的是,調研中并沒有見到非常“龐大”的設計研發隊伍,然而這些品牌企業的運營看上去卻有條不紊。那么,到底是誰在支撐著龐大的產品研發體系?“不是別的,正是品牌商背后龐大的優質供應商隊伍。供應商之間的競爭異常激烈,它們不僅提供產品,而且還為品牌量身打造每一季的多種設計方案,形成了一條優化的產業鏈條。”孫瑞哲介紹說。
在眾多的產業門類中,紡織產業鏈是最長的,從原料一直延伸到最終消費市場,而且產品種類多,棉、毛、絲、麻等各種原料產品都有。但行業發展仍然未能從根本上擺脫以數量增長型為主要特征的粗放模式。隨著產業規模的擴大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國際競爭更加激烈,資源、環境約束進一步加劇,行業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結構問題日漸突出。產業鏈條不穩定、產業鏈結構不合理、創造的附加值低、服務與配套不完備,傳統的粗放發展方式積累的結構性矛盾還未得到根本解決,于是,優化產業鏈成為一項極為緊迫的行業共性難題。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