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買手中國式生存:風光背后的辛勞
長 陳芃的“遭遇”或許某種程度上是一種暗示。十幾年前才進入中國服裝圈的買手模式,正日益滲透到服裝企業管理體系中,買手這個職業,也逐漸掀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但是,買手在中國,真的能找到他們的位置嗎?
買手概念比崗位更“流行”
姚曉云八年前從英國倫敦時裝學院主修完買手專業后,在當地一家服裝企業做了一年的買手,之后回到中國發展,卻發現國內服裝企業對這個新“玩意”還普遍處于觀望狀態中,讓她頗有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悵惘。于是她在家里閑了一年,悶頭寫點關于買手的思考性文章發表在媒體上,沒想到竟然引起雅戈爾高層的注意,向她發出邀請去給公司做培訓,此后便順理成章地留在了雅戈爾,現在做到了雅戈爾北方服飾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助理。
“我現在的工作其實也帶點買手味道,但雅戈爾并沒有明確這個崗位。我在這里工作的幾年,也有一些公司與我接觸,有引進買手的念頭,但雷聲大雨點小的多。”姚曉云說她也感到很迷惑,國內這幾年到底有沒有企業真正用過買手。
“買手概念近些年確實在服裝業很流行,很多老板看到ZARA買手模式的成功,都想拿過來用用,國內服裝快銷品牌的陸續冒頭,都或多或少受過ZARA的‘蠱惑’。”貓人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劭強介紹,由于業務的拓展,他們從去年開始引進了買手。
何劭強對買手的作用持很肯定的態度,貓人的業務目前已由內衣延伸到了服裝類的多個領域,如何快速找到市場上最暢銷的產品,單純靠傳統的設計體系或許比較難達到要求,而“一個優秀的買手時尚觸覺很靈敏,他們能根據市場導向而不是生產為導向來下單”。
盡管買手的“能量”被服裝老板所贊賞,但據記者調查了解,目前服裝企業設置買手崗位的并不太多,波司登、七匹狼、美特斯•邦威、阿依蓮和鞋企百麗等部分企業引進了這一模式,而更多的企業仍處于“觀望”之中。“買手這一職位的成本比較高,買手需要一年四季在外面出差,出差費用往往是他個人工資的好幾倍。”何劭強認為除了一些老板對買手知之不多以及理念上的原因外,成本因素也是目前買手崗位并不被企業普遍設置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過,何劭強也直言現在要找到一個優秀的買手真的很難,幾個招聘信息打出去,應征者寥寥。據了解,現在對于優秀買手的要求,必須同時具備采購能力、設計能力、市場營銷能力以及數據統計能力,任何其中一種能力突出的人才好找,而要四者具備,恐怕要打著燈籠去尋找。
風光背后的辛勞
買手Maggie一年前從國際品牌CK跳槽進了貓人,因為在前一個公司實在呆得太累,幾乎所有的東西都要獨當一面,這讓她逐漸產生了離去的念頭,正好武漢本土企業貓人招聘買手,離她家很近,她便毫不遲疑地跳了過來。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