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塑造產品靈魂
《紡織服裝周刊》:那么,面料對于服裝品牌的成敗究竟有多大的關系呢?
施杰:在產業鏈之中,如何達到服裝產品不可復制的競爭力,我認為品牌應該是中心,創意設計是核心。我覺得以這兩個因素來打造整個產業鏈的有序循環,這才是比較科學的。對于設計師而言,面料本身就是他設計的一部分。一個品牌要打造出什么樣的風格,設計師的品味很重要。
謝鋒:面料確實非常關鍵,中國目前跟國外的競爭不僅僅是品牌的競爭,還有下游渠道商的競爭。中國現在是一個面臨轉型的時期,需要產業鏈上下游緊密結合,以品牌為中心,形成面料生產為時裝公司服務的體系。其實這才是我們能改變的局面,才是中國服裝今后能跟世界品牌競爭的重要環節。
另外,我覺得中國向來就不乏優秀的設計師,我們現在需要的是新的設計渠道,這和中國現在的體制有關。以前我們可能需要一些色彩的設計,但是現在面料的設計也要有一個長足的發展。只有這兩點可以做得好,中國的品牌才能真正立足于世界。
梁勇:中國的服裝品牌跟國外到底差別在哪?其實沒有什么差別,但我們的產品總給人缺少靈魂的感覺。其實靈魂實際上就是色彩和面料的設計。我從1995年就開始從事流行趨勢的研究,之后又做國家紡織產品的研發,我認為面料和色彩才可以真正給我們的產業帶來變化。
林建成:我們經常可以聽到某些服裝融入了某種高科技手段,科技手段肯定會帶來一些效益,但還得與時尚、色彩這些要素相結合。對于服裝面料而言,新型纖維在企業里的比重已經越占越大了,而現在各品牌企業的產品針對的是終端,而不是代理商。因此,新產品的成功與否,服裝企業的影響大不大,都取決于消費者對這件產品的認可度,包括了色彩、風格、面料、LOGO等整體相結合效果,不僅僅是高科技面料一個因素就能成為消費者喜歡的品牌。
《紡織服裝周刊》:那么,到底應該如何打造服裝產品不可復制的競爭力呢?
梁勇:這是一個很好的話題。確實,在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很難找出還有什么東西是不可復制的。服裝產品要打造不可復制的競爭力,這意味著設計師要建立起服裝的靈魂,這種靈魂就是你的個性在服裝上的體現。當然,它包括的內容有很多,就像一個生態環境一樣,既有設計、品牌概念,又要兼顧渠道、營銷等。但是,不管怎么樣,打造競爭力的目的就是要創造價值。
在后危機時代,中國的服裝品牌可謂群雄逐鹿,整個服裝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如何在時尚化、本土化的大潮下創造出個性的品牌形象,我們都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