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制鞋工藝緣何陷入后繼無人困局
近幾年來,我國一些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的手工制鞋技藝遭遇難覓傳承人的尷尬。但是與中國有相似百年制鞋工藝的意大利,其手工制鞋技藝卻受到世界追捧。其中緣由值得讓人深思。
首先,隨著時代發展,現代流水線生產出的產品給了中國傳統制鞋業猛烈的沖擊,使傳統手工藝遭受冷落。流水線上的一天甚至一小時可以制作出上百乃至上千雙鞋子,可是一雙純手工制作鞋要經過幾十道工序,需要幾天才能出品,時間上的巨大差距,讓手工鞋難以與流水線鞋抗衡。
其次,大多手工制鞋藝人墨守陳規,與現代潮流脫節。現代鞋產品款式多元化,推陳出新迅速,只要有最新款式設計出,一條生產線很快就能制作出成品上市,也就贏得消費者日漸增長的需求。但是中國手工制鞋大多是布鞋工藝,藝人往往選擇埋頭做鞋,對款式的變化毫無概念,新款推出較慢,有些甚至傳陳百年都毫無變化,適應不了時代的變化。意大利手工制鞋雖然也傳承百年,但是他們對制鞋工藝不斷提高最求,對鞋款不斷退推陳出新,讓消費者穿上最完美的鞋子。
最后,百年制鞋工藝受不到各方重視,成為難以為繼的重點。意大利卑仁達制鞋名家聯合會前任會長富蘭克-巴林曾介紹說,百年來,意大利傳統的制鞋工藝沒有特別大的改變,一直傳了下來。現在,意大利有60%的制鞋廠仍然在堅持使用手工或者半手工的方式做鞋子。在眾多傳統手工藝正奄奄一息地被套上玻璃罩送進博物館、“量產”、“規模化”變成商業領域關鍵詞的今天,60%這個數字著實讓人驚訝,它意味著幾百年來意大利人一直將手工制鞋工藝珍視、保護著。而在中國,手工制鞋技藝只有極少數知名技藝通過申遺、建立研發中心受到保護,比如內聯升,杭州市桐廬縣的繡花鞋等,其他手工技藝漸漸被人們遺忘,乃至逐漸消失。
中國百年制鞋工藝不只是技藝的傳承,而是一種民族文化的流傳與繼承。在商業化的道路上我們技藝傳承不是單線的延長或原質的移位,而是既要有衰減又要增加。以創新達成文化的積累,積累是傳承的結果,而積累的核心是傳承的創新。這就需要政府在加強宏觀引導的同時,進一步加大宣傳,充分提高社會各界對手工制鞋技藝保護的認知度。另外,可采取優惠政策支持、鼓勵身懷絕技的制鞋藝人,通過創建特色產品來取得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用市場杠桿的作用,來改變制鞋工藝傳承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