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行業的商業模式變革
4月26日,中國服裝協會五屆三次理事會暨全國服裝行業工作會議在鄭州舉行。會上,中國服裝協會向與會代表公開了《創建中國服裝強國發展綱要導向意見》(討論稿),圍繞著強國綱要,會議舉辦了專題論壇。現代化的信息化建設可以使傳統的制造業煥發生機,可以使一個制造企業得到新的上升空間。而同樣是信息化建設也可以使英營銷型企業在供應鏈感覺上超然出眾,并使其在營銷模式的創新中如虎添翼。論壇上,福建諾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丁輝作了題為《中國服裝行業的商業模式變革》演講。以下為現場錄音資料。
丁輝:我簡單介紹一下,因為諾奇公司是一個純粹的渠道商品牌,所以借著這樣一個機會,我更多的用渠道商品牌的心得以及我的感受跟各位行業的朋友來交流。
我也知道一直坐在下面聽非常累,所以我們給自己點掌聲。當然這個掌聲不是給我的,我希望是給你們自己的。
中國服裝我們說了,改革開放我們走過了30年里程,也成為了服裝生產大國,也成為了服裝出口大國,也成為了服裝消費大國。但是從我在作為渠道商品牌來講,我覺得我們中國30年來走過了兩段路,第一段路應該是從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中,這樣一段路。那個應該是所謂制造商品牌的時代,因為我也做過制造,在那個時間我們做什么產品只要能夠生產出來就不愁沒有市場,今天做出來明天就可以換成現金。到了第二個階段,90年代中期到了現在。15年當年應該是所謂服裝的品牌時代,在90年代中期特別是以浙江杉杉、雅戈爾為代表的品牌開始大量崛起。整個中國的服裝就進入了一個品牌的大競爭時代。那個時候服裝品牌加明星代言,加央視廣告就成為了所有品牌基本上成功的一個不二法則。但是我們在回想到現在,為什么很多人現在也在請明星,也在做廣告,就沒有這種效果呢?我想這是時代的變化,因為現在已經不是明星加廣告的時代,現在是一個渠道競爭的時代。所以說,應該說服裝的品牌已經進入了一個商業品牌發展階段,我想這也是所有的服裝品牌發展的一個必然的第三個階段。
所以我們已經進入一個品牌發展階段,還在用原始的方式運作肯定很難取得效果。我們更多的是在研究渠道商怎么來做。今天來講,我們從上午杜會長的發言到很多企業家放出很多積極的信號,我們看到中國未來還有10年、20年的高速增長,中國內需市場非常的好。
大家很清楚的看到,其實現在我們中國很多更多的大工業服裝企業面臨很大的困惑,我想我們不需要去逃避這樣一個問題。現在在場的不管做內銷的或者做出口,或者做生產加工制造,還是做品牌運營的。
為什么有這么多庫存?現在大部分企業都采取三種模式,代理制加上期貨制,提前六個月八個月定期貨,我們清楚這種商業模式在十幾年前給中國的服裝企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很多中國的服裝品牌企業就是因為這樣的代理制迅速的做大。可是我們很清楚,任何再成功的商業模式都不可能能夠用一輩子。所以說,最主要說需要商業變革。 我們原來最成功的案例個性定制的影響模式,到現在也不管用了。所以說我們更不要說我們就是一個傳統的代理商制度就可以30年、20年,我想不大可能。所以我們所講的這些都是我們目前應該說更多是在國內市場的很多品牌服裝企業所面臨的一些困惑。
所以說中國的服裝品牌我們認為是應該到了一個商業模式變革時代。其實變革我覺得不是那么簡單的去做一些產品或者技術,或者管理、設備的變革,是整個商業模式的變革。我認為在傳統企業里面,也只有通過商業模式的變革才能帶來最大的價值。
因為目前的服裝已經進入一個“鏈時代”。我們現在所講的競爭其實不是說哪個服裝企業跟哪個服裝企業這么點對點的競爭,是進入一個供應鏈跟供應鏈之間的競爭,應該說正條供應鏈當中只要用一個鏈接你的競爭不如別人就會影響到正條鏈。而且現在這條鏈系越來越長。原來做品牌就做代理商就可以了,現在這條鏈從紡紗、織布、漂染到成批生產,到品牌營銷管理,到渠道管理,到物流配送,零售終端的售后管理,這常常一條鏈條,我們都把它稱之為一個供應鏈。
其實我們應該說,因為現在是信息的一個時代,更重要是進入一個資源整合的時代。所以我們說任何一個企業只要未來擁有資源整合的能力,那么這個企業就可能在未來擁有更強的競爭優勢。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