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自主品牌走進俄羅斯或迎良機
林峰最近有些煩。作為浙江海寧的一家皮衣公司老板,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他就通過親戚朋友的關系把皮衣銷往了俄羅斯。從最初的,直接運貨至俄羅斯買賣,到現在開起了自己的門店,幾年來一直賣得不錯。
參加論壇的領導、企業家合影
但現在,林峰告訴記者,俄羅斯人對服裝的要求越來越高,如果有質量、款式方面的問題,皮衣只能堆在倉庫無人問津,不像幾年前,質量、款式稍微差點的皮夾克,低價也可以賣出去。他這次來參加CHIC2010“自主品牌走入俄羅斯市場”研討會,就是想了解如何能更好地在俄羅斯市場立足。林峰說,海寧是中國著名的皮革業基地,存在他這種狀況的企業還有不少。
品牌迷局亟待破解
去年底,切爾基佐沃市場(俗稱“一只螞蟻”)的關閉,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十多年的俄羅斯淘金夢,仿佛是一場運氣賭博。但是,俄羅斯政府一系列打擊“灰色清關”的舉措讓他們警醒了,幾乎改寫了他們的“俄羅斯商業模式”。
“灰色清關的模式已經走不通,這是該到我們重新思考我們的服裝如何更好地走進到俄羅斯的時候了”,天雅集團總經理程文龍告訴記者,這也是他們這次聯合CHIC舉辦“自主品牌走入俄羅斯市場”研討會的初衷。
這幾年,俄羅斯消費者也注意到,市場上銷售的中國服裝、鞋子質量其實不錯,同樣的東西如果到商店去買,價格就會翻上一番。然而,俄羅斯消費者對中國服裝除了廉價以外,再沒有更深的印象,甚至認為中國服裝都是“地攤貨”,都是在嘈雜的大市場里銷售的,而只有歐美名牌才是在裝飾豪華的專賣店里賣的。他們把所有從中國來的產品統稱為“中國貨”,這嚴重影響了中國服裝產品進入正規渠道銷售。
這不得不引起出口俄羅斯的中國服裝企業地反思。隨著俄羅斯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現今的俄羅斯消費者十分時髦,而且注重品質,品牌意識濃厚。俄羅斯的市場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中國商人要想立足,就必須提高產品的質量、創立自己的品牌。
在這方面,波司登在俄羅斯市場的成功很引人注目,也值得借鑒。2000年,波司登開始考察俄羅斯市場,為了成功打入俄羅斯市場,他們聘請了了解俄羅斯市場及波司登品牌文化的專業設計師來設計服裝。在市場定位方面,波司登將消費群體瞄準了俄羅斯的白領階層,價格中檔,這既符合當地人的消費習慣,又保證了產品的銷售量和利潤,并通過其形象店及展會等各種形式樹立起大品牌的形象。
-
-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