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衡杰:服裝業走過風雨再續價值新篇
在中國服裝協會五屆三次理事會暨全國服裝行業工作會議上,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在工作報告中對2009年做了總結,尤其對2010年的行業發展動向和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全新的思考,引發與會代表的熱議。
2009:同舟共濟,開拓進取
過去的一年,面對全球經濟危機,業內外同仁共同謀求行業發展,積極開拓國內和國際市場,繼續推動服裝品牌發展戰略,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中國服裝協會一方面堅持做好行業調研統計工作,做到月有數據、季有分析、年有報告,收集整理各類相關數據和信息,及時反映行業、企業訴求,為政府部門的決策提供了大量的詳實數據和事實依據;另一方面積極協助政府開展對宏觀經濟形勢和行業發展方向的戰略調研工作,根據有關政府部門和行業中心工作的需要開展專項、專題調研。
協會充分利用行業內外資源,加強同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協調、溝通和聯系,建議并爭取有利于行業整體發展的產業政策和生態環境,參與制定并貫徹國家宏觀調控舉措和產業政策。在協會長期努力下,2009年9月2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商務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七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服裝家紡自主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
在幫助企業拓展國內外市場方面,協會通過組織各種大型服裝展會,尤其是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為企業和品牌搭建良好的展示、交流和貿易平臺。蔣衡杰說,協會始終把提升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CHIC)綜合水平,幫助企業擴大商機和拓展國內外市場當作為企業和行業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CHIC2010展出面積十萬平米,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900多個中外服裝服飾品牌參展,11萬余名專業觀眾到場參觀洽談。2009年,協會還成功舉辦了中國紡織服裝貿易展覽會(巴黎)展、時尚創意空間等國內外展會,促進了國內國際服裝市場和服裝貿易的發展。
除了以上的行業調研、形勢研究、開拓市場三方面,協會還在品牌戰略、集群升級、企業運營、標準體系、信息服務、國際交流、自身建設這七個方面積極開展工作,在2009年取得了相應的成績。
2010:分析形勢,找準方向
去年,我國服裝生產繼續下降,地區角色轉型在即。2009年,我國規模以上企業完成產量237.50億件,比2008年同期增長6.94%;我國全社會完成服裝總產量400億件,比2008年下降了13.04%。與此同時,資源向大企業集聚,行業效益提升,“減員增效”成為2009年服裝經濟運行的最大特點。行業基建投資縮減,渠道、科技投入增加。內需低開穩漲,供給需求雙理性。服裝出口大幅下降。
蔣衡杰總結說,2009年是我國服裝產業外部發展環境最不利、行業發展內部變化最明顯的一年。在去年上半年行業內需一度陷入低谷,但下半年小步幅回暖,在內需低開穩升的情況下,行業整體效益水平呈現轉好跡象。其中,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整體效益呈現出明顯好轉,規模以上企業生產、銷售、利潤、出口占全行業比重明顯提高。行業資源快速向優勢企業集中,行業兩極分化加劇,中小企業淘汰加速。服裝產量下降昭示了服裝產業發展的拐點出現,我國服裝行業由規模擴張道路開始走上價值擴張之路。
2010年伊始,服裝行業經濟運行情況總體向好,生產、出口、投資均有恢復性增長,行業運營水平和效益水平穩中有升。國際、國內需求呈現回暖跡象。但行業發展仍然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除市場回暖過程中波動因素和回升速度不確定性外,國內產業政策變化和國際產業環境變化,均使得行業前路若明若暗。從發展動向來看,2010年,資本戰或將成為產業競爭的新手段;行業分工從產品精細化到業務精細化;軟科學、信息化及物流研究應用升溫;行業從“服裝家庭”走向“服裝大家庭”。在“服裝大家庭”中,每個成員都可能有著多重身份,企業和品牌的產品將會多元化、系列化。服裝的界域越來越模糊,從產品到企業,從地域到國籍,呈現出行業界限的模糊、企業界限的模糊、地界的模糊、國界的模糊和產品界限的模糊等特點。
蔣衡杰最后指出,面向未來,我們需要繼續努力,開拓進取。協會將在以下8個方面繼續加大工作力度:深入開展行業和企業調研,做好行業形勢和市場研究工作;圍繞中國服裝強國綱要,確定服裝強國的方向和目標;繼續辦好國內外展會及相關活動,幫助企業和品牌開拓市場;鼓勵自主原創品牌創新發展,推動服裝產業轉型升級;引導產業梯度轉移,扶持產業集群發展;協助政府做好行業工作,維護產業的健康和安全;加強行業宏觀引導工作,倡導企業落實社會責任;關注產業商業創新和資本創新建設,推進產業金融體系健康發展。